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09-03-16 09:34:07  


 
  對歷史器物的胡亂開發,常常會製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奧運開幕式上“擊缶而歌”,就是一個典型的禮制錯誤。這個缶從先秦以來就是專用的喪器,人死了之後,敲它一敲,表示人們的哀傷之情。莊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這種玩意兒。秦國也流行過擊缶作樂,那是因為它雖然軍事上很強大,音樂和文學卻很低級,六國都瞧不起它。漢滅秦之後,缶就只剩下喪器的含義了。到現在湖北民間還有喪歌隊的傳統,正在申請文化遺產,也就是集體擊缶,專門給死者唱挽歌。在奧運會開幕式上,讓幾千個士兵在那裡奮力擊缶,在下請問導演先生,你到底想說什麼? 

文化拯救的正確途徑 

  究竟如何進行文化拯救,是我們共同面對的難題。我想至少下面幾個方面是必須做的。首先是制度革新。文化的問題,不能由文化自身來解決,應當從文化體系的外面,也就是從制度的層面去解決,否則,文化就只能陷入自我纏繞的邏輯怪圈。而制度革新的第一主題,就應當是為文化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文化高潮不是管教的結果,也不是用金錢喂出來的,而是自由放養的結果。1927-1937年上海文化蜜月,就是因為沒有文化部門去干預作家和藝術家的自由創造,由此打造一個健康生長的創新型社會。 

  必須承認人類的普遍價值和共同信念,像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個人尊嚴、教養和博愛等等。價值的人類普遍性,也就是承認人類共同的人性、人類經驗和價值訴求,是馬克思主義在全球擴展的邏輯前提。否則,就是在取消馬克思主義的生存依據。 

  學習西方和台灣的文化保衛經驗,尤其是台灣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文化傳承的樣本。這個地區完整保存了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並且完成了制度現代化的轉型。他們的成功經驗,就是對我們展開文化復甦的最大鼓舞。 

  毫無疑問,我們還要依據人類普遍的價值尺度,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堅決剔除,並徹底改造現存教育體制,糾正應試教育的惡弊。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建立正確的文化闡釋體系,重構正確的知識-記憶體系,讓教科書開始說人話和說真話,讓所有的歷史空白都被正確的記憶所充填。讓每個公民在人格上獨立起來,成為有權力、義務和教養,善於反省和敢於反叛的理性責任主體。陳寅恪先生在1929年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至今已經80多年了,應當成為每個中國公民的精神指南。 

  我的結語是:我們正處於文化危機的焦慮中,我們守望著文化的最後領地,我們正在為文化的修復而呐喊,我們的工作沉重而艱難。文化復甦,從每個人獨立的反思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