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西方人 瞭解中國文化應從家庭入手

http://www.CRNTT.com   2009-11-09 16:14:37  


中國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西方人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訊/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霍普金斯今天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登出文章“一個外國人眼裡的‘中國文化’”。作者表示:“如果西方人想要了解中國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中國文化中家庭的重要性。中國人講究尊老愛幼,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重視培育孩子,有非常清晰的丈夫妻子的角色定位。他們也把自己的國家當作家庭,所以我們能看到,中國家庭關係相當牢固,中國文化裡對家庭的責任感根深蒂固。”文章內容如下:

  而如果一個西方人很長時間在中國,他還會意識到,中國人經常會提及和諧:書法家強調和諧,太極拳講究和諧,領導也要求和諧……中國的語言本身就包含了和諧之意,強調要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很強調要規避極端,所以“中庸”之道在中國很流行。

  21世紀中國的發展其實也可以給世界帶來一個和諧的理念。人們的身心要和諧,大自然要和諧,國家內部要和諧,國與國之間要和諧。而和諧也給世界和平提供了基本的原則——和平共處,要和而不同。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也強調,必須要不斷地審查自己,真實地活出自己、愛自己、愛別人,你會發現這是達到人最快樂境地的道路。老子講的陰陽之理也很重要,《道德經》說天地是互補的,高和低是有區分的,聲音傳播也是和諧的,這些都是關於和諧的表達。

  說說創造性地吸收差異。在中國文化中,強調向他人學習,例如先進技術的引進,傳統歐洲戲劇的引入,令人敬佩。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更是創造性地通過吸收其他民族優秀的科技和文化成果,超越了東方與西方很多國家的困境,也超越了資本主義的瓶頸,推動了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的儒教、道教、佛教,也都在互相地學習、創造性地吸收。如果所有國家和民族,都可以共同分享彼此的優秀文化,包容彼此,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對立,那該多好。

  我來中國好幾次了,每次都有新發現,有新體驗。比如,中國有很多建築工程和高速公路項目,很多都能提早完成。像奧運場館能在短時間內建成,真令我敬佩。我還記得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情景,創作團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創造與創意。2009年年初,中國政府承諾說年底要使GDP達到8%的增長率,現在,他們做到了。在中國的文化中,中國人民非常辛勤地工作,這反映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性格。

  我的結論是,21世紀的中國,有能力利用自身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幫助世界各國建造更加良好的關係,可能會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因為除了經濟以外,這個國家還可以給世界貢獻四個核心的價值,這就是家庭、和諧、創造性地吸收和工作效率。如果世界能推崇這四個美德,那21世紀的世界可能會享受更多的和平、繁榮和保持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