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到底誰是誰的老師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0:48:14  


 
中華文明: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之源 

  中國的物質文明對西方的影響儘管輝煌但畢竟是短暫的,由於科技革命的展開,陶瓷、絲綢、漆器的製作早已不是什麼難事,這些原本只有王公貴族才可以享用的器物也已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中國藝術對西方生活的影響也已難覓蹤影,而真正留下的少數遺跡也與原來大相徑庭,比如誕生於“中國潮”時期的英國“下午茶”習慣雖然沿襲至今,但原先的武夷紅茶早已被咖啡代替,然而中華思想文明及制度文明對西方的影響卻是持久且不可逆轉的,而其中最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人文社會的形成、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制定 、西方經濟思想的形成,這四方面幫助西方國家走出了中世紀的陰霾,構成了現代思想文明的根基,這也將是本文的重點。 

  中華文明對西方現代文明形成的影響之一 

  人文社會的形成 

  眾所周知在中世紀的歐洲宗教統治著人們的思想,而當中國的人文思想進入歐洲之後,這一切開始了變化,首先是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對西方文化傳播起到關鍵的作用,可以有更多的人學習聖經,宗教慢慢失去了對聖經解釋權的壟斷。 

  在西方的啟蒙時代,啟蒙思想家企圖突破封建專制理論和神權理論的束縛,在中世紀的黑暗中尋求解放的光明,他們找到了中國孔子的學說,並且在其中認識了基於大自然的、不為世人主觀願望所左右的觀念,開始了的思想解放的先聲。今天我們羨慕西方的自由、民主、博愛的精神,但是我們忘記了,這種精神其實來自我們的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國這一人文社會的模式讓西方人開始對自己的社會模式進行質疑,這讓當時的歐洲人不再相信基督教是人類唯一真正的宗教,基督教國家只占世界一小部分而已,中國它有五千年連綿不絕的歷史,擁有三億人口,跟歐洲差不多大,它根本不知道世間有什麼基督教義,沒有享受過“天主的光輝”,但人們並沒有因此而吃無窮的痛苦, 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既然孔子的門徒在根本不知何為基督的情況下,只是按照理性的原則自然地活著,而且還活得很好,那麼神學就是不必要的 “神的啟示”也是不必要的。-這在歐洲攪起了掀天揭地的大討論,沉重地打擊了中世紀以來的神學權威,解放了“人”的力量,為早期啟蒙運動開拓了可貴的陣地。 

  1624年,英人赫伯特從中國人及孔子身上吸取思想資料,反對有什麼超自然的力量,反對有“神的啟示”的存在, 他認為東方的孔子便是“自然神”論者,後來他根據自己學習中國思想的感悟寫成了《真理論》,該書在理論上奠定了“自然神”的基礎。 

  休謨也認為孔子的門徒,是天地間最純正的自然神論的信徒。 這一觀點,不僅是知識問題,而是關係到人的基本信仰的大問題。於是在整個十八世紀,主張自然神教的人,就利用這個驚人的事實,不斷地向正統的基督教進攻了。 

  自此之後,歐洲人更熱衷於中國人文思想的介紹與傳播,這時,英國另一位自然神論者廷德爾發表《基督教探源》一書,又名《聖經原是自然法則的翻版》,直斥“啟示的神學”是不合理的、危險的、是引起種種迷信種種幻覺種種陋規的根源,應予清除;他主張用孔子“簡單樸素的語錄”來“幫助我們闡明後者”他把兩種“宗教”思想(儒與基督)作對比研究,大力肯定孔子學說的合乎理性,合乎自然,抨擊西方宗教神學和宗教。 。 

  1700年法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的學有專長的教士李明(Louis le Comte), 在來華十餘年之後寫了兩本書:《中國現狀新志》(1696,巴黎),《論中國禮儀書》, 立刻被譯為德荷英意文重版。李明認為孔子是“敬鬼神而遠之”的,是“不語怪力亂神”的,所以,中國知識分子信奉的是簡單樸素的“自然宗教”。“如果孔子信徒進了天主堂,見到香火、蠟燭、聖水、誓約、祈禱,見到人們匍匐在各種雕像前,是要大吃一驚的。”——這些話出自一名天主教教徒之口,真是石破天驚!被看做是對西方宗教的嚴重挑戰!因而受到教會的群起攻擊,巴黎當局下令禁毀其書。可思想是長了翅膀的,它一時間便飛遍了全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