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ECFA: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第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0-04-23 10:57:47  


 
  此外,“經濟部長”施顏祥於2010年3月31日至4月2日率團前往馬來西亞出席台馬第七屆部長級經貿諮商會議,會晤馬來西亞貿工部長慕斯達法時,慕斯達法親自表達關切台灣與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的ECFA進展,並直言如果兩岸順利完成ECFA簽署,台馬將可以進入FTA的研究諮商階段。同時,“經濟部”次長林聖忠亦表示,除馬來西亞外,台灣與許多國家都有密切接觸,商談洽簽FTA的可行性,包括澳洲、新加坡、歐盟、美國等,其中新加坡是目前接洽密度最高國家。林聖忠亦明白指出,“預計ECFA簽訂後,會對台灣與各國簽訂FTA有幫助”。

  顯然地,對於ECFA的簽署是否有助台灣突破經貿困境、與他國洽簽FTA之說法,除國際知名的競爭力大師替其背書外,台灣的政府官員也以造訪東亞各國的實際晤談經驗提出佐證,反對人士的說法實在沒有任何的說服力。且若是換個角度來想,如果就當前國際經貿情勢而言,台灣不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難道還有其他突破經貿困境的替代方案嗎?如果有,反對人士為何遲遲不肯提出?

  不可否認地,簽署ECFA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影響。但從政策施行的角度來看,若是整體利大於弊,此項政策即有實施的空間,政府也應負起如何將獲利部份移轉至受損部份充作補償的角色。透過ECFA的簽署,台灣經由關稅減免所獲得的龐大利益,無庸置疑。此外,連帶衍生而出的效益,包括維持出口競爭力、提升投資誘因、促進產業升級等,都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期間有些產業會因此受損,例如毛巾、寢具及襪子等傳統產業,但千萬不能顧小弊而忽大利,想要面面俱到的作法,結果往往會變成兩面不討好。

  最後,值得一再強調的是,ECFA的簽署並非僅著眼於中國大陸市場,未來的重點在於經濟整合日趨熱絡的東亞區域。目前中、日、韓及東協等合計占台灣出口總額比重65%,未來的東協加一、甚至東協加三或加六,勢必會對台灣產生嚴重的排擠效應。在此險峻的經貿情勢下,若不積極與大陸簽署ECFA,到時失去的不只是中國大陸市場,而將是台灣整體的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