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ECFA雙英辯應有戰略層級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10-04-23 11:02:37  


 
  既然朝野對於兩岸經貿正常化之進展,以及當前出口市場與對外投資集中於大陸,都有“貢獻”,對於未來兩岸如何進一步推動“經貿正常化”或“自由化”政策,也有無可迴避的責任。

  如今,朝野對於是否簽署ECFA,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究其原因,在於朝野對兩岸經貿之機會與風險的認知差異;對“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推動模式與範圍的看法,以及對“兩岸經貿正常化”的長期發展目標之認知不同。特別是朝野對“兩岸經貿自由化”推動過程中,進一步商品、服務貿易自由化,以及投資雙向開放可能衍生機會與威脅的認知不同,也有不一樣的進程思考。

  此外,雖然朝野都強調“對台灣有利”以及“台灣的主體性”,但是對經濟合作之“主權”意涵和台灣在兩岸關係中之地位前途,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或預期。

  對於這些爭議,台灣民眾希望知道的是,在中國崛起,全球影響力日增,“一個中國原則”普遍被各國接受,而台灣經濟又高度依賴大陸經濟的情況下,“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推動模式有那些選項?除了ECFA之外,只針對特定產品或議題簽署協議,是否符合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之需求?

  更重要的是,台灣民眾期待朝野政黨能針對未來的兩岸關係與經貿戰略有清楚的規劃,其中執政黨除了應說明ECFA如何為台灣長程的發展願景注入活力,以及ECFA時期之長期經濟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之外,也應說明在大陸以ECFA作為和平發展框架之策略目標之下,台灣如何彰顯“台灣的主體性”?

  至於在野黨,除了應說明“不簽ECFA,未來五至十年台灣如何處理兩岸經貿投資問題?台灣如何提昇在兩岸互動過程中的競爭與生存能力?”,也應說明“不簽ECFA,台灣如何克服長期以來制約台灣對外洽簽FTA之‘中國因素’?”

  總之,吾人除了期待能透過辯論,使ECFA議題更透明化之外,也期待朝野能藉由辯論,提出未來五至十年台灣對於兩岸經貿關係、全球布局策略與台灣長程的發展願景的戰略思考,才能讓社會大眾對是否支持簽署ECFA,有理性的判斷。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