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20年後看東歐轉軌

http://www.CRNTT.com   2010-04-21 08:38:11  


 
  我們歷來對經濟的轉軌批評多,但是很少有人對1989年的劇變有批評,總的來說,現在新歐洲比老歐洲的增長快,雙方的差距是在縮小。從經濟增長水平看,2001-2003中歐八國的經濟增長率3.1%,比歐盟15國平均高1.7%,入盟以後的2004-2006年平均增長率5.3%,比歐盟15國高3.1%,2004-2006年入盟國家投資增長率比歐盟15國高4.7%,即便是金融危機狀況下,新歐洲的發展仍要好於老歐洲。2009年比2008年人均月收入增長4.4%,新歐洲是“歐洲一體化”的最大受益者。以退休人員的狀況為例,據歐盟統計局7月份公布的數字,2009年,退休者生活在貧困綫以下英國是30%,德國是17%,法國是13%,而捷克只有5%。新歐洲是“歐洲一體化”的最大受益者。那里道路特別好,我一天可以走四個國家,沒有收費站,修這些道路歐盟掏2/3的錢,本國掏1/3的錢。

  他們認為在這個大環境下,中歐國家2009年GDP的增速放慢的確是現實存在,但是有幾點排序:對富人的影響大於窮人;對外資企業的影響大於國企;對短期投資影響大於長期投資;對出口行業的影響大於內銷企業;對老歐洲的影響大於新歐洲;造成的心理衝擊大於實際影響。主要的問題是,老歐洲在抽資,因為老歐洲沒有辦法自保了,所以歐洲就不斷地把原來投給東歐、新歐洲的錢都抽走。在金融危機下,有兩個詞用得很多,一個是“團結”,一個是“一體化”,他們老說,我們是一條大船,你們雇頭等艙的情況下,也應該顧顧我們的二等艙,這是歐洲人說得比較多。所以我們不應該是統一體中的賤民,而是利益互補的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一支獨秀,孤立的國家更難對付這種世界性的危機,也就是“聚則興,散則敗,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金融危機之後加入歐盟的呼聲更高

  金融危機後,入盟的呼聲不是更低,而是更高。冰島就是一個例子,2009年3月21日歐盟27個成員國在布魯塞爾舉行特別首腦會議,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矛盾,新歐洲團結一致對老歐洲說不要丟卒保車,狹隘考慮。法國在搞貿易保護方面的動作,受到新歐洲國家的一致反對,被認為是一種“逆一體化”的“經濟鐵幕”。

  很少有人把目前出現的問題歸結於本國經濟轉軌制度設計以及入盟的結果,他們均認為現在的困難既不是內因問題,也不是當初策略選擇的錯誤,新自由主義者的效率追求與社會民主主義的公平追求是可以共存的,所以不會動搖融入歐洲向西靠的步伐和歐洲一體化的決心。

  他們舉了一個例子,不存在與“歐洲一體化”的問題,但是經濟下滑幅度之大超過中歐,2009年在2008年的基礎上下降了14%,2009年的GDP下降了89%,是四年以來最低的。它跟一體化有什麼關系,跟加入歐洲有什麼關系?如果說新歐洲是因為加入老歐洲受到“連帶危機”,那麼反對“北約東擴”的俄羅斯受到的影響來自哪個方面?甚至有人當時還說,朝鮮倒是沒有危機,但朝鮮是另一種危機。

  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在全球經濟危機下誰也不要幸災樂禍,這場危機既不是“歷史的終結”,也不意味著左翼會獲得大發展。第二,市場越大日子越好過。只有像朝鮮這樣的國家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它是另外的。現在有一種說法,“中國模式”,東歐的朋友是否認可?他們很巧妙,因為面對著我們,不好直接駁我們的面子。他們說,“我們需要繼承的是人類的遺產,不是某一個派別和某一個主義的傳承,不要把人類積累了這麼多年的標准和游戲規則降低”。其實我們明白,他們對我們是一種非常委婉的指責。因為很多資本到了中國,使那些國家左派沒有辦法保證他們的福利社會,使右派也競爭不過中國的血汗市場,這種狀況下,貿易壁壘就會重起,很多的規則都會改變。

與西邊同志價值觀“錯位”的中歐左翼

  新歐洲的左翼既不同意西歐一些共產黨認為這場危機是“新自由主義的破產”,可以趁機提出一個“左翼綱領”,再掀起一個“重新國有化”高潮的觀點,甚至無人知曉2008年11月底十次世界共產黨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聖保羅宣言”中所說的通過這場危機證明了“社會主義才是資本主義危機的替代選擇”的說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