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20年後看東歐轉軌

http://www.CRNTT.com   2010-04-21 08:38:11  


 
  另外,有人認為,憲政民主已經導致平庸化,東歐在劇變之前,是整個民族的泛政治化,現在是政治冷漠化,劇變前後正好相反,尤其是已經融入歐洲價值,在人權、民主、憲政這些平台搭建以後,政治冷漠化是一個普遍的趨勢。

  國家權力的傳統治理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現在是媒體社會、公民社會,強政府時代結束了,國家已經不是無所不能了,從原來政府和國家重合的部分已經剝離出來,政黨早就剝離了。所以他們開玩笑說,你們動不動就是熱愛黨熱愛國家,重叠起來。祖國是要熱愛的,政黨憑什麼要熱愛。每個人的信仰都不同。入盟以後更帶來一個趨勢:國家虛擬化、國家弱化、去權威化,國家的控制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都大大地減弱。

“公民社會”逐漸形成

  另外,東歐國家的公民社會已經逐漸形成,社會上自治類型組織在逐漸填補以前政府所承擔的某些功能。公民團體人數增加,比如波、捷、匈轉軌國家的NGO都在呈幾何數般地增長,且資金來源複雜化和價值取向個性化。主流政黨受到不小的衝擊,甚至對政黨實踐的評判標准都發生了改變,人們不再像過去一樣靠參加某一個政黨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在多元文化下單一的核心價值已喪失魅力。

  人們對政治實踐的評判標准也不一樣,過去都是參加一個政黨,現在的80後、90後,你問他們是哪個政黨的,他們聳聳肩膀,無所謂,為什麼一定要參加一個政黨呢?

  以第三部門力量為主的“新社會運動”成為一個潮流,它的特點是數量劇增、短命、多元、轉換快、混雜世界觀的政治行為成為時尚,以前政治精英一直處於遠離民衆生活的地方,而現在的快餐文化、網絡文化、嬉皮文化、搖滾樂文化、俱樂部文化、廣場狂歡文化都在把政治訴求和娛樂文化融為一體,解構了原來政治的嚴肅性和傳統政黨的凝聚力,不但使其成為一種青年人追逐的時尚,而且也逐漸被整個民衆接受。政治已經不再是一個嚴肅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凝聚力的事情。

“網絡時代”的強勢勁頭

  網絡政治大行其道,網絡的快捷、立體、高效、強度大、頻率高、傳播廣、成本低都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很快成為年輕網民參政、議政、問政的一個重要場所,每個人既是意見表達的主題也是信息渠道的傳播者,它已成為“信息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目前任何黨派都無法忽略網民的話語,網絡輿情成為一個把握社會脈搏了解民情、民意動向的重要風向標,同時也獲得了更寬闊的國際輿論空間。

  現在很多政黨選舉都是在網絡上宣傳,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對左派的打擊比較大,左派年齡都比較大,比較傳統。他們發布廣告、消息、視頻、議論都是在網絡進行,傳統的街頭宣傳的手段雖然也在用,但已經大大減弱了,因為很慢,年齡大的人如果不上網,而是到街上去貼宣傳,跟網絡是沒有辦法比的。所以政府媒體被邊緣化的趨勢已經可以看出來,網絡文化在中右翼的政黨中還有基礎,所以形成現在一個“右強左弱”的趨勢。比如捷克的公民民主黨、波蘭的公民綱領黨,俄羅斯的右翼事業黨,都是靠網絡來調動。左派政黨比較封閉一些,年齡又偏大,像俄共,我們說兩個60%,60歲以上的占60%,原來有50萬人,後來18萬人,到現在就成12萬人,因為自然淘汰。這種傳統的因循手段的接頭方式,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網絡程度高低與政黨活力、年輕化呈正比,這是今後東歐政黨發展必不可少的手段。當然,網絡有負面的東西,比如非理性宣洩。我在那里看到過一次法西斯光頭黨的集會,也是靠網絡和德國的新法西斯組織遙相呼應,很快。現在很多人都是以一件事來集會,在乎什麼職業、什麼階層,完全是因事而起。

  從管理來說政府很難管理,尤其80後、90後,他們現在外語都好,接受高等教育,第一對傳統政治不感興趣,第二,誰強制就敵視誰,對任何強制都是一種敵視的態度,新型公民社會的發展,已經把過去那種封閉的意識形態給打破了。去年有一個紅色經典,意識形態的重塑,他們那里不可能重塑。現在崇高超越的光環,一般都在教會的手裡。所以他們說前共產黨人已經沒有這種優勢,也沒有這個資本,這類組織基本上都不是以主義、也不是以謀取利潤最大化為目的,都是以同樣的興趣來結合。比如說今天來的很多網友,大家可能是對東歐感興趣,它的特點是“快起快落”、“易聚易散”,有極大的隨意性,常常既沒有綱領也缺乏常規的政黨組織形式,像過去的運動、政黨這幾個階段,全都沒有了,而且滲透力很強,如果良性發展,會起到社會和政府之間的中間人作用,但也會有一些負面效應。

  包括青年法西斯、民粹主義組織,都以這種方式出現。捷克就是這樣,捷克2004年有一個“布拉格之秋”,反對世界經濟論壇。所有在“布拉格之秋”的組織,政治譜系從左到右,五光十色,任何都有,沒有辦法從價值觀上去衡量它到底主張的是什麼問題,只要是反對經濟全球化的,全部聚集在那個大旗之下。政府認為這個很難管理,政府說我們在明處,公衆在暗處,網民多,是一種碎片化、無政治組織化,但是從網民們來說,網民都覺得要比以前好得多,我認為這些問題將來也會成為中國的問題,如何管理也是中國將要面臨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