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一桩医院血案的背後(上)

http://www.CRNTT.com   2011-10-16 08:12:28  


 
  医院之強

  王宝洺和徐文相识于2006年8月30日。王宝洺因为持续声音嘶哑4~5个月,经熟人介绍,首次去同仁医院就诊。对医患双方来说,都不算一次顺利的诊治。王宝洺认为,第一次手术未能完全清除癌细胞,是因为徐文给他做了一个“伪手术”——“将完整的肿瘤撕裂、损坏得支离破碎,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使散乱的癌细胞迅速发展、扩散、危及了我的生命。”而徐文的困惑在於,自己尊重王宝洺的意见而制定的治疗方案,始终不能得到王宝洺的信任。赵守琴对本刊记者说:“徐文说过,这个患者总是不相信我。”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猜疑,要从一次仿效农村经验的改革说起。对自认整体拥有较高的智力,属于社会精英的医生群体来说,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医改开局。“1983年,因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医疗领域也开始推行承包制。政府只提供医院经费的10%,剩下的则由医院自负盈亏。卫生部一位领导亲率工作组去一家医院,签订了一份500万元的承包合同。到1985年,承包制的试点医院已经达到4家。此后向全国推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对本刊记者说。同仁医院自然也在改革之列。一位在同仁医院工作30年的老医生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他所在科室与院方划定四六分成,院方得六,科室得四。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个市场经济下的多赢格局:政府摆脱公立医院投入的财政包袱,定点医疗制也随之取消,原来圄于地域的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开放的资源在市场上待价而沽。患者的自由流动和选择,还能促进医疗服务之间的竞争优化。一些西医学在中国的“嫡系”医院,凭借其历史和声名,迅速成为市场中的赢家。北京同仁医院也在其中。同仁医院的前身是1886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开办的一家眼科诊所,是中国最早开办的西医诊所之一,历史甚至早于协和。到1949年成立时,它已经发展到有百余张病床、成为华北地区首家传播西方眼科医学的中心。

  对这些有着悠久西医传统,並且术有专攻的医院来说,虽然失去了政府的拨款,但卻获得了一个庞大的市场。2000年以后,同仁医院门诊、急诊量以每年10万到15万人次的数量猛增。医院原来不足30亩地的面积已无法满足病源的需求。2003年,为拓展就医空间,医院收购了金朗大酒店,成为同仁医院东区;並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签下一块“飞地”,建起了同仁医院南区。至此,同仁医院总建筑面积从原来的7万多平方米增至19万平方米;病床总数翻了一番,达1759张;年门诊、急诊量增加了50万人次。要描述这个日益增长的经济体以及它创造的经济价值,清晨的掛号大厅是个形象的说明。本刊记者观察,早上7点,同仁医院西区掛号厅內已经排起6队长龙,队尾排到了大厅外。不到半小时,掛号窗前的液晶屏幕滚动显示,眼科专家号已经全部掛满。几分钟后,耳鼻喉科的专家号也满了。到10点左右,大厅內已经空空荡荡。液晶屏显示:眼科已全部掛完。床位管理中心,眼科会诊中心实行实名掛号,出示患者有效证件。只剩下号贩子们在內外逡巡,向面带失望之色在掛号厅前张望的人吆喝:“专家号,200元一个。”他们依附在一个特殊的庞大经济体上,吸取其中因为医疗资源和患者数量之间巨大的落差而产生的经济价值。

  病源与技术相互磨砺,形成医疗行业的马太效应。一位大医院的管理人员告诉本刊记者:“最初那家承包制的试点医院,现在资产已经达到十几个亿。甚至有的大医院已经凭实力整合了区域內的医疗资源,邻近的200多家地方医院为它输送病源,资产总量达到几十个亿,算得上当地医疗行业的‘托拉斯’。”关于公立医院的资源垄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向本刊记者提供的数字是,目前国內80%以上的医院为公立医院,整个医疗市场的床位和收入,公立医院占去了70%和86%。其中,一些著名大医院无疑占据了更大的量。但另一个现实是,没有了计划经济下的财政拨款,也无法吸引市场经济下的病源,在新医改实施之前,基层医疗网络千疮百孔,乡镇医院一级基本垮掉。

  更可怕的一点是,改革导致医院的趋利性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基础。一个惯常解释医患关系的说法是:医生和病人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但由於双方在医学知识上的不对等,唯有道德和信任能维系这场对疾病的共同作战。但承包制之后医院的趋利性卻毁了这个基础。此后医改历经多次细节上的变革,但公立医院的趋利性与医患之间的经济关系並没有改变,因此,每次对医改方案的修正,只是让经济利益的摄取在医院的不同部门转换。“第一次改革的时候,推翻‘新农合’,提出以药养医,於是出现了药价疯长,导致了医生的腐败。第二步是提高大型医疗仪器的价格,於是临床医生拿不到钱,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工资大涨。在协和医院,我们非常努力地把分配原则尽量向临床科室倾斜,才基本上保证各科室医生的收入相对合理。而这些都是政策造成的,医疗本身不应该是营利性的,应该是公益性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处处长王仲在同仁血案发生后的一个研讨会上说。

  随着医生和患者的伙伴关系被破坏,医患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公开数据表明,全国医患纠纷呈上升态势,每家医疗机构发生的纠纷每年平均在40起左右,仅2008年一年,全国就发生了100万起医患纠纷。其中,大医院因为病源基数的庞大成为大部分医疗纠纷的主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