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差異化、特色化是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3-09-19 09:31:29  


 
  鑒於銀行業專業性強,風險高,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較大,監管上應該有嚴格的要求。為鼓勵和支持銀行的差異化發展,監管上應加強規範和引導。對大型銀行,應注意防範系統性風險,引導其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深入推進綜合化經營和國際化經營;對中型銀行,應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對精細化、專業化、特色化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存貸比、不良貸款率、存款準備金和業務資格及市場准入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鼓勵中型銀行選擇合理的市場定位;對小型銀行,對其服務科技型小企業、農村金融、社區銀行等在資本充足率、存款準備金率、市場准入等方面予以適當照顧,加快社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建設,促進地方小型銀行更加專注於本地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文章指出,未來銀行業的改革發展絕不能忽視風險。尚福林主席講話中提到的風險隔離原則、“栅欄”原則和集團並表原則,都體現了對銀行風險的關注。我認為,未來銀行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利率市場化後銀行會面臨利差收窄、盈利下降的挑戰,短期內銀行很可能會通過價格手段爭奪市場,這會引發過度競爭,經營風險上升。二是“影子銀行”具有期限短、高杠杆、過度交易等特點,潛在風險大。而“影子銀行”與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應予以密切關注。三是綜合化經營雖然可以成為大型銀行應對挑戰的手段,但其可能帶來風險傳染性、複雜性、破壞性加大等問題。四是利率匯率市場化和資本賬戶開放會促進金融創新加快,創新產品增多,這在盤活資產、提高流動性管理能力的同時,杠杆率較高也會放大風險。

  為緩解銀行的風險壓力,確保行業穩健運行,一方面,銀行應轉變風險管理的理念,應從之前的事後、被動的風險監控,轉變為事前、主動的管理風險。董事會應綜合考慮經濟形勢和銀行自身狀況來合理確定風險偏好,預先設定風險暴露限額和風險容忍度,並通過嚴格控制杠杆水平來管理風險。另一方面,既要堅持隔離原則又要加強並表管理。機構隔離、業務隔離和退出隔離是有效防範綜合經營風險的根本措施。業務“栅欄”原則也是建立在業務隔離的基礎上,將理財業務、代理業務、證券投資等業務進行有效隔離,以防止各類風險相互交叉傳染。在大型銀行集團化經營、國際化發展的背景下,加之表外業務規模趨於擴大,堅持並表原則、加強並表管理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推進全口徑的風險並表,才能有效防止金融風險的隱匿、轉移和傳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