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銀行業的轉型道路與監管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7-22 08:25:00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訊/中國銀行業高速增長的“好日子”是否結束?未來轉型道路如何走?第一財經日報日前就此專訪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張春。他表示,市場對中國銀行業的風險預期“看起來有點誇大”,在市場開放和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有核心競爭力的中資銀行仍將持續發展;當然,在金融混業大趨勢下,中國金融監管也將受到新挑戰。文章內容如下。

  問:去年以來,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占比不斷減少,直接融資渠道對商業銀行影響很大。在你看來,中國商業銀行利潤高速增長的“好日子”是否已經結束?

  張春:中國的商業銀行肯定有一個洗牌過程,銀行在融資方面所占份額太大,國內所有證券公司的總資產額還比不上一個招行或浦發。但未來利率市場化後對銀行肯定帶來不小壓力,融資完全依賴於銀行的時代肯定會結束,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的銀行就沒有出路了,因為銀行的渠道優勢是中國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

  問:如何看待銀行資產質量發展趨勢,今年不良貸款率是否會見頂?包括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等在內的重點領域風險狀況如何?

  張春:2011年以來爆出溫州、鄂爾多斯等特定區域的中小企業風險問題,主要是當地銀行體系的錢流到地下錢莊,而地下錢莊又缺乏監管,於是出現地下錢莊的擠兌情況。其實這種風險一直存在,關鍵還是利率市場化問題。因為在目前情況下,當管制利率低於外部利率,資金自然會流向無監管的地下錢莊等,風險會累積起來。所以一旦利率市場化,則不會有很大的黑市,可以逐步解決資金“黑市”的風險問題。

  今年銀行業的風險會比去年有所緩解,當整個宏觀經濟回升,會有助於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減少其違約風險。當然,銀行業的風險可能還要多關注影子銀行,但影子銀行也不見得都是壞事,所謂影子銀行其實有些是利率市場化的金融創新。

  問:你談到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那你如何看待利率市場化的時機和步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