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宏觀調控面臨三重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3-02 09:03:16  


 
  文章分析,儘管中國CPI增速回落至1%以下為寬鬆貨幣政策創造了較大的空間,同時,金融危機期間四萬億刺激計劃促使宏觀經濟V型較快回升驗證了中國經濟具有較強靈活性的事實,30多年改革開放助推中國產業規模的擴張及產業鏈條的延伸。然而,結合當下國內外環境來看,穩增長的傳統宏觀政策面臨著多方面的制約,總體來看,中國宏觀調控面臨著三重難題。

  首先,從貨幣政策來看,資本進入股市或者流出境外的潛在壓力制約著穩增長貨幣政策的實施。儘管去年以來著力於防範通貨緊縮而引發的降准、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的呼聲持續不斷,但央行[微博]的行為卻多次偏離預期。

  表面上是央行猶豫不決,實質上是央行面臨著兩難的局面。在去年以來階段性牛市及宏觀經濟尚未企穩的背景下,寬鬆貨幣政策釋放的貨幣可能進入股市而未服務於實體經濟。同時,寬鬆貨幣政策引發人民幣(6.2584, -0.0006, -0.01%)貶值預期增強,可能加速資本流出境外。結果是貨幣擴張未必能帶來服務實體經濟的資金增加,由此可能導致貨幣政策低效率的行為。

  其次,從財政政策來看,地方政府財政債務整頓制約著穩增長的財政政策空間。為了穩增長,政府往往訴諸於“鐵公機”等基礎設施建設而拉動經濟增長,但這些都需要政府財政增支。

  地方政府財政債務整頓制約著穩增長的財政政策空間。但在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意見的文件(國發〔2014〕43號)中,對地方債務規模、風險防範、風險問責等方面都出台了相應的規定,這向外界預示先前相對缺乏管控的地方債務開始納入正規化管理,相應縮窄了地方政府的舉債空間,尤其是在當前房地產不景氣及地方債務存量規模達到較高水平的背景下,土地財政等空間大幅縮窄,地方政府債務空間縮小不僅無法實現財政增支,反而可能導致財政支出下降,穩增長的財政政策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第三,從產業政策來看,夯實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產業轉型升級要求與中國技術創新滯後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在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求擴張市場空間以增大外部需求的情況下,貨幣貶值等世界經濟戰的手段只能加劇全球困境,無法實現市場需求的持續拓展。

  只有通過技術創新促進轉型升級,以此實現競爭力的提升,才能在全球提升自身的市場空間。然而,中國儘管在高鐵、核電等領域有著較強的競爭力,但諸如CPU、操作系統等諸多領域的前沿核心技術依然大多掌控在發達國家手中,而且國際貿易金融投資規則也由發達大國主導,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缺乏技術創新的有力支撐。

  文章認為,針對上述宏觀調控面臨的潛在困境,宏觀政策亟待創新思維,實施更加精准的調控,具體應重視三方面的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