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去杠杆化要看清幾個關鍵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07-20 10:58:59  


 
  中國進行去杠杆化有其必要性

  文章指出,必須明確的是,無論是杠杆化還是去杠杆化都是雙刃劍,不能簡單的評論其優劣,關鍵取決於當下的經濟形勢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去杠杆化是以“陣痛”換取長期健康發展的必要之舉。

  1、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需要去杠杆化來營造穩健的金融條件

  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倡導多年,近來改革腳步明顯加快,如果條件成熟,改革的大幕將會盡早揭開。不過,利率市場化意味著金融機構必須要有充足的流動性和穩健的經營策略,匯率市場化更是需要全面的市場化管理能力。

  說到底,這一切均建立在金融體系穩健的基礎之上。然而,中國的金融機構長期以來一直扮演著經濟推動者的角色,雖然缺乏豐富的高杠杆化率的金融產品,但已習慣了保持較高的杠杆率。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杠杆大約為20-25倍左右,高於美國的商業銀行。

  2、資金在實體經濟外“空轉”需要去杠杆化來實現倒逼回流

  資金“空轉”是指金融機構的資金未能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向了證券和房地產等資本市場。未能真正有效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積累了大量的金融風險。雖然資金“空轉”會使銀行在短期內輕鬆獲利,但極易引發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導致資產質量下降,並使銀行信用受損,最終的結果完全有可能讓銀行的成本和風險數倍於收益。6月前10天,全國銀行信貸增加迅猛,其中,銀行新增貸款70%以上是票據融資,甚至出現動用隔夜拆借資金做票據貼現的情況。

  與之相對的是,一般性貸款增加很少,這說明很多錢沒有落到實體經濟中。在銀行追求資金“空轉”獲利、將同業業務不斷演化、脫離實體經濟需要時,風險隱患已經埋下。通過同業業務,商業銀行可以暫時緩解資本壓力,減少對資本的消耗。但無論是同業資金“空轉”,還是房地產、融資平台領域,銀行資金並未真正進入實體經濟。

  去杠杆化的過程可以通過收縮資產負債表來約束銀行的信貸規模,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表外業務的過度擴張。“空轉”問題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實體經濟缺乏盈利能力和投資熱點,另一方面是虛擬經濟存在較大的獲利空間。通過杠杆率的控制,達到此消彼長的效果,將“空轉”規模限定在一定範圍之內,倒逼資金向實體經濟回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發展。

  3、產能過剩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需要去杠杆化來抑制投資衝動

  中國地方政府的績效機制、國有企業的天然禀賦以及政府對銀行決策的幹預使得中國經濟呈現出明顯的投資衝動特征。地方政府具有刺激經濟的衝動,企業具有增加產能的衝動,銀行具有擴張信貸的衝動。中國經濟存在大量的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

  資料顯示,中國目前的產能過剩已不僅僅是局部過剩,而是表現為大面積、泛行業的全面過剩,抑制產能過剩已成為當前十分突出的經濟問題。去杠杆化,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提供了上游約束。通過對融資渠道的約束,為抑制產能過剩提供了一道閘門。去杠杆化從金融機構和企業自身兩個方面提供了有效管理的空間。

  4、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需要去杠杆化來逐漸消化吸收

  經濟衰退的初期是私人部門的去杠杆化,這時的財政往往會以加杠杆的方式吸收負面效應。此後,財政債務問題將會成為節點,如果不能妥善的解決,放任債務規模不斷擴大,將會因短期利益而導致經濟陷入低迷之中,拖累長期增長。隨著投資邊際收益的遞減,地方財政收入也陷入了增產不增收的窘境。

  地方為緩解財政收入和債務壓力,或將採取竭澤而漁的方式“創收”,使市場不僅會預期未來地方財政收入敞口風險,而且將累及同樣高負債的私人部門,導致股市、債市風險溢出。在經濟形勢倒逼之下,去杠杆化策略成為不二之選,地方金融債務的去杠杆化首當其衝。中央最近已經提出政府要過“緊日子”,實際上就是縮減債務,量入為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