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從北溪2號看美俄的歐洲能源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2-12-31 00:06:27  


 
  首先,美國對俄歐推動“北溪2號”的干預、制裁與阻撓。美國一直與俄羅斯展開長期的戰略博弈,尤其是近年在歐洲能源市場的爭奪更為激烈,對俄歐北溪天然氣管道建設一直高度關注,而且也不斷調整戰略與策略。如果說美國對“北溪1號”項目衹是關注、未直接衝擊美國利益而沒有採取遏制行動的話,那麼對“北溪2號”項目從一開始就表達了強烈反對立場,並以制裁作為首要對外能源戰略。

  2017年,美國政府公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提出美國將首次成為能源主導國,能源行業的發展是美國未來幾十年繁榮、安全和強大的基礎。2018年美國首次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開始極力尋求新的天然氣市場,歐洲成為必爭之地。美國對歐洲推動“北溪2號”建設開始提出明確警告。2018年3月,美國政府官員希瑟·諾爾特提出了美國對此項目不滿的明確表示,聲明美國有充足且正當的理由按照《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北溪2號”參與者進行制裁。從該年7月起,美國部分立法機構官員陸續打著“確保歐洲能源免遭侵犯”的名義,打算就“北溪2號”項目進行制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包括S.704,H.R.1453,H.R.1081,H.R.1616,H.R.3206等。上述法案的內容要求對提供船隻、鋪設從俄羅斯通往歐洲的能源出口管道的所有外國人(不論身份)採取相應制裁措施。2018年底,一項兩黨決議在美國立法機構上獲得通過,旨在抗議“北溪2號”項目建設,游說歐洲有關國家加入美國行列,並要求白宮對參與該項目的實體強加制裁④。

  時隔不久,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該法律文件第7503條明確提出對俄羅斯“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實施制裁,而且制裁矛頭直指所有捲入與此天然氣管道項目相關企業,其中規定特朗普政府有60天的時限來確認和羅列正在建設該項目的各類行為體,包括美國有權收回並注銷涉事企業或個人的赴美簽證、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或商業利益等。從法律程序上看,該法案可視為美國發出的最有效力的制裁舉動,它直接增加了“北溪2號”項目的建設難度。

  其次,美國支持中東歐能源基礎設施互通,對衝與遏制俄歐能源設施聯通建設。中東歐大多數國家因經濟利益、歷史原因與政治安全對俄羅斯持排斥立場,反對“北溪2號”。2016年8月,10餘個中東歐國家在歐洲東南部的杜布羅夫尼克舉行了一次盛大且隆重的領導人峰會,“三海倡議”合作機制由此誕生⑤。這一合作機制的要義是加強毗鄰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的中東歐國家之間包括能源在內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合作,旨在加速推進區域間及國家內部經濟與社會穩定進步。在該地區合作機制成立後不久,美國聞風而動,進而瞭解到這一占據關鍵制動點的機制所具備的能源戰略價值和所蘊藏的地緣政治價值,便很快參與其中。次年夏季,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波蘭首都舉行的第二屆高峰論壇時表示,美國將會對更完善的以能源產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大力支持,“爭取實現部分區域能源多樣化”。2018年9月,美國能源部長佩里在“三海倡議”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倡議美國將在“跨大西洋能源合作夥伴關係”的基礎上與歐盟委員會展開聯合,推動私人部門投資與“三海倡議”能源項目緊密對接,並就立陶宛克萊佩達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多個針對能源的合作項目表達了美國保證積極扶持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