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從北溪2號看美俄的歐洲能源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2-12-31 00:06:27  


 
  不過,美國加強了對歐盟的控制與能源市場的份額,卻對世界能源格局的主導力下降,不再有一言九鼎的威力。就在美歐合作持續加大對俄羅斯能源制裁並有意制訂石油價格上限之時,2022年10月5日,以沙特為首的OPEC+宣布,於11月開始每日減產200萬桶石油,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此舉對美國是當頭一棒,不僅可能使美歐限價目標無法實現,而且某種程度上強化了能源反美陣營,也有“去美元”影響之勢。此舉自然引起美國不滿,美國內部開始要醖釀制裁沙特,這必將引起新一輪國際戰略博弈與能源較量。

  俄羅斯對歐洲能源尤其是油氣出口受到遏制,俄羅斯的國際能源地位有所下降,對歐洲影響力進一步弱化,能源經濟戰略也被迫作出重大調整,對中國、對印度等能源供應增加。俄烏軍事衝突前,俄羅斯是歐洲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主要供應者,占比超過40%,2021年天然氣總運輸量達1550億立方米,個別國家依賴更高,匈牙利對俄天然氣依賴度達85%,這也是匈一直與歐盟在制裁俄羅斯能源問題上持不同立場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過歐美一波接一波對俄能源制裁,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一年時間下降了82%。另外,歐盟燃煤也大量來自俄羅斯。依據俄羅斯聯邦海關統計,2021年俄羅斯向歐盟出口了4680萬噸動力煤與360萬噸煉焦煤,約占歐盟進口總量的35%。在美歐對俄煤炭出口制裁後,俄對歐煤炭出口也受到很大影響。

  俄羅斯能源發展戰略被迫已由“向西”轉向“面東”,採取所謂“西邊拒止”與“東邊建設”的戰略目標,加強與東方的能源經濟戰略合作。俄羅斯聯邦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在最新《能源政策》上撰文表示,俄羅斯煤炭供應商正在考慮向亞太國家增加的可能性,或通過鐵路運送到東部港口和邊境口岸。確實,中國與印度等俄羅斯能源進口顯著增加。依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7月,進口俄羅斯煤炭742.1萬噸,創近5年來單月新高;進口俄羅斯石油714.5萬噸,俄羅斯連續3個月成為中國第一大石油供應國。在與中、印等加強能源合作的同時,俄羅斯經濟與基礎設施建設也作出重大調整,宣布跨洲際的子午線公路改向,由原計劃通往歐洲、連通歐盟境內的向西公路改為通往里海國家南向地區,同時被俄羅斯擱置多年的中吉烏鐵路開始同意興建。

  歐洲內部能源供需結構發生變化,能源“去俄羅斯化”已成定局,開始尋求多元化能源供給,但短期內難以有效解決能源短缺、能源價格大漲與經濟衰退風險問題。在美歐嚴厲的能源制裁下,歐盟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度顯著降低。10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占比已從41%降至7.5%。但不同歐洲國家有較大差異。意大利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原達45%,到2022年6月已降至25%,到9月底已降至1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