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穩物價新戰略:人民幣“走出去”

http://www.CRNTT.com   2011-08-05 08:23:47  


 
  自去年6月22日起,跨境人民幣結算經過第二批試點擴容後,業務發展形勢喜人。但是,在業務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方法律體系中具體操作細節還不夠規範和具體,存在“傍”、“滯”現象。所謂“傍”,即傍現行外匯政策,如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結算銀行所需審核材料基本參照現行外匯管理有關規定執行,貿易進口支付貨款大部分參照外匯管理規定;所謂“滯”,即部分做法文件規定滯後,經濟生活中已存在的交易項目找不到依據,實際執行情況已遠遠超出頒布實施的規範文件規定。還有,與外匯管理部門協調不夠,銀行和企業或通過變換幣種,利用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之間的利率差和匯率差的純粹套利行為,或通過變換幣種逃避日益趨緊的外匯監管,致使外匯政策效應大大減弱,同時外商直接投資和人民幣證券化,央行跨境人民幣政策又顯過於保守。

  另外,跨境人民幣管理角色定位還比較模糊,削弱了貨幣政策效應。跨境人民幣結算制度出台,使整個人民幣管理外延由境內擴展至境外。但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幣與在境內流通的人民幣性質和影響力有著較大區別。境外人民幣的流動基本只受到市場要素如當地人民幣供求、當地整個市場利率、人民幣匯率預期、當地貨幣政策等眾多因素影響。理論上,從境外流入到境內的人民幣應與境內人民幣一致,完全受國內市場和國內貨幣政策影響,但當前通過各種交易項目流入的人民幣存在不受國內貨幣政策監管的問題,對國內緊縮貨幣政策造成負面影響。

  文章表示,既然人民幣“走出去”已成為當前穩物價的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那就一定要多策並舉,盡快解決這些已經產生的問題。主要在重塑貨幣政策國際化新理念,明晰跨境人民幣結算制度設計原則,在加強監管條件下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這三個方面。

  隨著跨境人民幣流動的形成及發展,人民幣運行的領域和範圍也隨之從境內擴大到境外,這就要求針對人民幣的貨幣政策的制定和運行也應早日進入國際化的軌道。那種傳統的封閉型貨幣政策思維定式已經落伍,必須重塑,其操作策略也必須加快轉變。而跨境人民幣結算制度的設計原則,既要考慮到人民幣為本幣的特殊性,又要考慮到跨境交易的真實性,同時還需考慮到境內外市場的複雜性,應力求既能保障跨境人民幣業務長足發展,同時還能保障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規範安全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