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蔡定劍:中國改革的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1-16 05:48:58  


基層公民的維權推動著中國的政治改革,圖爲2007年年底,廈門舉辦公眾參與座談會,圍繞海滄PX項目環評報告聽取公衆意見。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騰訊網日前登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2008年底在燕山大講堂所做題爲“政治體制改革30年”的主題演講,蔡氏認爲,過去那場靠觀念支撑的改革已經過去了,改革的動力在哪裏?02年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革,這個變革以公民社會的出現爲迹象,基層公民的維權推動著中國的政治改革。以下爲演講主要內容: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有很多演講會、報告會,但是講政治體制改革的確實很少。我覺得我們不能避開這個題目,30年來政治體制改革怎麼樣,需要反思、總結,這個問題關係到中國未來的發展。 

  我是30年的經歷者,同時也是參與者。由於工作機會使我可以接觸一些高層信息。1988年、1989年時,我剛到全國人大不久,也參與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研討,後來我被抽調到十三大報告起草組下面的社會主義民主專題組,參與了部分十三大報告起草工作。之後我也參與了一些重要的事件,包括全國人大一些制度、憲法的修改。我們曾經試圖在深圳搞政治體制改革,比如深圳特區立法權的授予,和深圳人大的建立,所以我說我是一個參與者、經歷者。 

  我今天想介紹三個題目,一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現狀、回顧;第二、政治體制的阻力和動力在什麼地方。第三、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路徑,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一、政治體制改革的現狀、回顧; 

  1978年是中國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在真理唯一標准的討論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鄧小平反覆強調,從文化大革命得出的經驗教訓就是要發展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這些話至今仍然是經典。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使這種制度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些年來支撑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這些。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我們確立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這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沒有消失的意義。 

  此後,我們馬上就進入一些政治體制改革的制度建設,1979年。修憲縣和縣級以上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將縣一級人大代表改為直選。198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主要討論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以及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問題。鄧小平在會上作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指出政治體制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制、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克服這些現象,既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 

  1981有一部名叫《苦戀》的電影,這是一個軍隊作家寫的電影,寫一個從國外回來的華僑畫家,他很愛國,但是這個電影的背後問了一句,你愛這個國家,但是國家愛你嗎?因為這層意思,這個電影被認為是灰暗、低調的電影,沒有上映。這是當時帶有文化、政治性的事件。 

  1978-1982年,中國從文化大革命走出來,整個社會煥發出一種解放思想的活力,這是一個要求民主自由、政治改革呼聲比較強烈的時代。在這個時期,進行了30年來第一次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體制改革,這次政治體制改革是制度性的,不是思想觀念性的。我們總結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最後總結在憲法裡面的我認為有三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