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格局 中國應追求三邊均勢

http://www.CRNTT.com   2009-06-17 16:46:00  


 
         不可低估美國逆境調整能力 

  德國證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說過:“一種貨幣只會死在自己的床上。”也就是說,在支撑一國貨幣作為世界主導貨幣的綜合基礎徹底崩潰之前,競爭對手要想取代既有貨幣的主導地位并不現實。 

  從歷史來看,英國其實在20世紀初就在綜合國力方面被美國和德國超過了,但若不是二戰耗盡了英國的財富并嚴重削弱了英國的國力,英國是不會在1944年將國際貨幣統治權交給美國的。 

  而今,盡管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與金融危機部分削弱了美國的經濟,以至於花旗和通用這樣極具指標意義的公司被道瓊斯指數拋棄。但若依此判斷美國正在失去經濟競爭力,或者說預示著美國將迎來從實體經濟到虛擬經濟的多米諾骨牌般倒塌,未免過於看淡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也低估了美國經濟在逆境中的調整能力。 

  誰也不應忽視這樣的事實:美國蒸發的只是以美元計的金融資產價值。美國仍然擁有舉世無匹的科學技術和相當穩健的社會制度。以埃克森美孚、沃爾瑪、通用電氣、英特爾、微軟、Google等為代表的美國企業仍然是業界高手;由於政府救助而部分恢複元氣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美國十家大銀行,已獲准償還68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資金,昔日呼風喚雨的美國金融業似乎正在卷土重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美國在全球各個領域的戰綫并沒有因為經濟與金融危機而收縮多少。或許,這是因為危機并沒有觸及美國的根本利益,也沒有對國家財富造成實質性損失。在這種情勢下,建立超主權貨幣不具可行性。 

            應及早布局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不過,盡管從操作層面來看,現階段討論建立超主權貨幣并無多少實際意義,但是充分的學術探討卻可以為後續的機制設計提供理論支撑與方案選擇。 

  對於即將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中國來說,有關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設想,既是求解世界經濟失衡難題的現實需要,也是維護中國經濟利益的必然選擇。當下,中國在拿出一部分真金白銀來幫助各國渡過這場經濟與金融危機的同時,完全可以也應該整合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積極准備新的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的機制設計,并在適當時機公布改革路綫圖,及早布局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當然,對中國乃至世界來說,建立能够有效規避道德風險的超主權儲備貨幣,是符合人類理想的終極目標;不過,在既有的約束框架下,中國的現實追求應該是:力爭在十年內形成美元、歐元和“中元”(人民幣)的三邊均勢貨幣格局。美國也承認,以中國為代表的主要新興經濟體如今已是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一支平衡性力量。中國需要做的是,如何以經濟和貿易實力為基礎,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筆者認為,五年之內,人民幣要爭取成為中國與大部分經濟夥伴國之間的貿易與投資的計價和結算貨幣,并逐步成為貨幣互換的主要幣種之一;在此基礎上,中國應努力鍛造金融競爭力,強化金融體系穩健,積極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以開放的金融胸懷、高度的國際責任感、廣受認可的金融氣質,創造有利於人民幣成為比肩美元和歐元的國際貨幣的外部支持環境。力爭在十年之內使人民幣成為區域主導貨幣。締造美元、歐元和“中元”(人民幣)的三邊均勢貨幣格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