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能源合作或成中美經濟合作契合點

http://www.CRNTT.com   2009-08-07 10:31:22  


中美能源合作可能成爲兩國新的契合點
  中評社北京8月7日訊/當前,中美兩國正努力構建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在當今世界上的國家關係中,悠悠萬事,唯經濟為大,中美兩國的關係中,經濟合作關係必然成為重要的內容。在不久前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擬就了一份關於加強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經濟參考報發表陳曉彬的文章認為,能源合作有可能成為新時期中美經濟合作的新的契合點。 

  近30年來,中美雙方都從快速發展的經濟貿易關係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中國是從第一產業產值和就業占比分別高達27.9%和70.5%的落後的經濟結構基礎上開始經濟騰飛之路的。當時只有選擇從勞動密集型的輕紡產業起步,靠汗水去換取所需的資金、技術和營銷渠道的發展道路。上億農民成為生產襯衣和芭比娃娃的產業大軍後,不靠龐大的美國市場不可能銷出這麼多商品。而當年的美國,正為擺脫滯漲而進行結構調整,因為能用一架飛機換來幾千萬件中國的襯衣,從而在保持既有生活水平,保持低通脹的情況下,放心大膽地發展高科技,推進金融創新。 

  然而,當中國已形成了可稱為“世界加工廠”的龐大生產能力後,不僅芭比娃娃、襯衣,就是汽車、輪船的生產能力也已居世界前列,中國人為美國人生產的襯衣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對美國飛機需要量,但美國人卻不肯向中國出售高科技核心技術。有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一部在美國售價299美元的蘋果ipod中,美國人得到的設計、專利和營銷收入達163美元,亞洲其他國家得到的零件供應和運輸收入為133美元,而中國僅得到3美元的組裝費。按照現行的國際貿易統計方法,中國每對美國“出口”一部這樣的ipod,就增加150美元的貿易順差。於是,兩國貿易出現巨大不平衡便勢在難免。大量廉價中國消費品只是換回了美國人打的“欠條”———美國國債。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持續的。換言之,中美經濟合作需要一個新的契合點,要有一種中國願意買美國也願意賣的東西,以平衡雙邊貿易。筆者認為,這個新契合點很可能就在能源領域的合作。 

  文章認為,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了,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為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盡快享受更加殷實的小康生活,中國必須盡快突破能源“瓶頸”,一是要更高效、清潔地使用現有的化石能源,二是大力發展新的可再生能源。 

  而經歷此次金融危機後的美國也正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奧巴馬政府多次表示要以新能源為突破點。他認為,“21世紀的就業機會和行業是否會以清潔、可再生能源為中心,這已不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哪個國家會創造這些就業機會和行業?我希望答案是美國。” 

  據有關專家分析,中美兩國都是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美國在煤炭資源開采回收、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煤炭綜合利用、清潔煤技術等方面都擁有先進技術、設備和經驗。美國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力量,擁有強大的實用技術的研發、創新優勢,極有可能成為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開發的“帶頭大哥”。 

  美國不可能直接向中國出售能源,美國自產石油遠不夠自己所需。中國產煤那麼多,也不會進口美國煤,至於陽光、風更是根本沒法進出口的。所以美國向中國出口先進清潔能源、新能源技術設備,不會傷及自己的經濟利益,也不必有什麼政治、軍事方面的顧忌。實際上,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和商務部長駱家輝不久前聯袂訪華時已明確表示,希望在清潔能源技術研發推廣等方面加強與中方的合作。 

  文章認為,如果說,中國裝配ipod主要靠的只是“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而中國在能源技術領域已有相當的技術基礎,有可能和美國達成共同研發,共享知識產權的項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