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協商民主” 聚焦經濟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12:04:55  


 
                     香港“協商民主”的一個範例

  我認為香港“協商民主”的一個範例,是2012年政改五部曲全部完成,這是中央、特區政府和本港主要政團互相妥協的成果。區議會改良方案能夠取得突破,表達了中央推動香港民主發展的最大誠意和決心,體現了特首曾蔭權的努力,反映了建制派的寬宏大量和顧全大局,而民主黨和普選聯在關鍵時刻拿出智慧、勇氣選擇妥協,“存大異,求大同”,終於達至多贏局面。

  香港應該多搞“協商民主”,“選舉民主”是選人,而“協商民主”是管事。“協商民主”使市民的政治參與不局限於投票,而是讓市民對公共政策進行公開的討論、協商,提出各方接受的方案。“協商民主”通過辯論與討論實現公共參與決策過程,注重培養市民理性討論的能力和水準,有助於一種信息公開、市民參與決策過程的民主理念的形成。應該說,“協商民主”是不同於“選舉民主”的一種重要的民主形式。“協商民主”將民主引向市民廣泛參與決策與監督的過程,能夠引領市民走向更大民主。

               正視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政改方案通過之後,社會各界都希望從政治爭拗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經濟、民生和社會的諸多深層次問題,例如:高地價政策的困境、經濟轉型舉步維艱、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在激烈區域經濟競爭中被邊緣化、貧富懸殊加劇、社會呈現M形導致中產階級陷落、80後缺乏人生出路而走向激進……等等。是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正視和著手解決的時候了。對本地政治有高度敏感的人物,應該察覺到香港從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都處於十字路口,老一套無法應對當前困局,政府的新思維新政策又渺無蹤跡。目前本屆政府奉行的,只是在高地價政策下,以房地產創造財富的舊政策,結果不但無法解決香港現在的困境,反而在房地產價格高企下,不但妨礙市民改善居住條件,而且遏抑各行各業的成長。社會財富集中於利潤豐厚的地產行業,而其他行業的生存空間則愈來愈窄,經濟發展不平衡,地產業一枝獨秀,中小企受害最深。

               就經濟民生開展“協商民主”

  本屆政府只剩餘一年多時間,但施政不能局限在這一年多時間,除了在餘下時間致力改善民生之外,發展經濟更加重要。本屆政府應就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開展大規模的“協商民主”,為下屆政府推動經濟轉型與增添經濟新增長點打好基礎,這是更有建設性的做法。本屆政府要在餘下任期主力改善民生,是本分內應盡責任,但也應該從現在開始,針對幾個重大經濟民生項目,例如上述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做一次徹底研究及大規模諮詢,動員全民討論。

  香港正面臨兩個難得的機遇:一是內地正在大力推進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香港服務業發達,在促進內地轉型、調整和升級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二是《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海峽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香港在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和兩岸四地經濟融合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香港背靠祖國,面臨國家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如何充分發揮香港優勢,加強同內地的經濟合作,並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世界產業結構加速調整的大趨勢,政府也應動員全民討論,通過“協商民主”,尋求並達成各方可以接受的因應之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