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應對全球經濟減速

http://www.CRNTT.com   2012-12-15 10:08:14  


盧鋒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訊/“最近兩年全球經濟呈現增速回落態勢,中國經濟則面臨減速調整,需要趁勢力推改革,培育自主性景氣增長基礎”。最新一期《財經》周刊(2012年12月9日出版)登載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鋒的評論文章“應對全球經濟減速”,詳文如下:

  全球經濟雖在2010年較快復甦,然而最近兩年則呈現增速回落態勢。本文從主要經濟體各自的形勢特點以及世界經濟需要調整兩方面,考察目前全球經濟減速的根源與中國的選擇。基本觀點認為,美國經濟暫失方向感,歐洲遭遇雙重危機困擾,日本低增長穩態難改,資源出口國受制於商品景氣。在此背景下,各國危機後刺激政策退出效應與危機前景氣增長期累積的失衡要求調整,派生了目前全球經濟減速走勢。中國經濟也面臨增速減緩的困難。中國應發揮經濟調節最具有能動性特點,直面現實、趁勢調整、力推改革,為新一輪經濟景氣增長培育積極能量。
 
  ■ 全球經濟持續減速
 
  全球年度GDP增長率從2009年的-0.6%罕見衰退大幅回升到2010年5.3%,但是2011年下滑到3.9%。IMF預測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進一步回落到3.5%,實際經濟增長率可能比這個預測數更低。2011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表以來,IMF多次下調2012年經濟增速數據,特別是對發達經濟體增速累計下調大半,可見目前全球經濟減速具有一定程度的超預期屬性。綜合評估主要國際組織預測,2013年全球經濟減速或低速增長態勢將進一步延續。
 
  從全球整體看,經濟減速顯然是兩重相互叠加調整過程的結果。
 
  一是各國退出應對危機採用的超常刺激政策帶來的經濟減速效應。如美國2009年初快速立法通過並實施規模總額為7800億美元的ARRA刺激政策法案,配套出台“舊車換新車”等消費補貼政策,還實施接近零利率和數量寬鬆等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組合刺激措施對美國經濟2010年較快復甦確實功不可沒,但是超常刺激措施具有時限性,不能永久實行。隨著ARRA法案規定財政支出高峰過後,刺激效果也漸趨式微,如經濟系統不能自發啟動自主性增長,宏觀經濟增速必然趨於回落。其他主要經濟體也有類似退出減速效應。
 
  二是從較長時期觀察窗口看,目前全球經濟減速也是早先經濟景氣增長時期累積的失衡矛盾需要進一步釋放和消化的結果。美國華爾街引爆的國際金融危機,本質上是危機前一段時期全球宏觀經濟運行矛盾與失衡因素累積加劇的結果。集中表現為發達國家基本經濟部門杠杆率過高以及私營與公共部門負債過度,也表現為新興經濟體增長方式相應存在一些結構性矛盾。危機後各國聯手實施超常刺激措施,改變了此前積累的深層矛盾通過更為劇烈的危機爆發加以釋放與消化的前景,然而無法根本消除宏觀失衡必然要求調整的客觀規律作用。
 
  對主要經濟體各自形勢特點的觀察顯示,三類失衡矛盾面臨調整對目前全球經濟增速減緩具有重要解釋功能:一是部分發達國家外部逆差失衡與過高債務負擔調整引入減速壓力;二是主要新興經濟體一段時期過快擴張派生的宏觀失衡與結構矛盾面臨減速調整壓力;三是一些資源出口國依托新世紀初商品景氣行情獲得巨額“出口額外收入”助推經濟快速增長,近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面臨減速調整壓力。消化早先累積失衡矛盾與刺激政策退出效應兩重因素相互叠加,塑造了目前全球宏觀經濟增速減緩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