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改革出一個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

http://www.CRNTT.com   2014-05-16 08:18:54  


 
  匯率彈性提高能否維持

  文章表示,自今年3月17日擴大匯率波動區間後,人民幣匯率彈性從絕對水平上來看相較2013年有所提高,但與遏制熱錢所需的0.50%仍存在較大差距。對此,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匯率彈性 波幅和波動率的發展趨勢,看“擴幅”帶來的彈性提高是否可以持續?

  觀察2014年人民幣日均波幅和10天波動率走勢可以發現:“擴幅”後波幅和波動率分別於3月20日和3月24日達到峰值0.30%和0.34%,之後便均逐漸收窄,目前已逐漸跌回到“擴幅”前的水平:4月30日波幅和波動率已分別僅為0.1%和0.07%。

  因而,至少從目前來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還僅僅是一種一次性的行為,而並非一種可以持續的狀態。

  “擴幅”帶來的僅僅是一次波動率的脈衝、而非彈性持續增強的機制,這到底是在本次擴大波幅中偶然發生的問題,還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痼疾呢?

  我們進行對此前兩次 “擴幅”2007年5月人民幣對美元波動率由0.3%擴大到0.5%;2012年4月由0.5%提高到1.0%前後波動率的變化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2007年5月“擴幅”那次,一直到2007年末波動率總體都有所提升,但波幅到年末逐漸卻已退至年初水平;在2012年4月“擴幅”那次,無論是波幅還是波動率,都在一度上揚後不到一個月即回落至“擴幅”前水平,全年匯率彈性水平基本未發生變化,年末波動率甚至還小於年初水平。以上分析顯示,擴大匯率波動區間並非提高匯率彈性的充分條件。那麼,怎樣才能真正讓人民幣匯率彈性得到增強呢?

  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曾多次驗證了中間價的變化能夠影響市場價的走勢,因而猜測中間價的彈性可能是市場價彈性的重要決定因素。對此,嘗試檢驗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波動率與收盤價波動率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除2014年以外,中間價波動率與收盤價波動率走勢基本一致,即中間價波動率高的年份,收盤價波動率也會相應提高,只是中間價的波動率更低。唯一的例外是今年第一季度,由於人民幣匯率驟然“轉升為貶”以及3月17日波動區間擴大的短期衝擊,在中間價波動率降低的背景下收盤價波動率卻得到了很大提高,進而使兩者波動率出現了短暫的走勢背離。

  進一步地,我們計算了2013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相對於美元的中間價波動率和收盤價波動率。結果顯示,中間價波動率和收盤價波動率之間高度正相關,即中間價波動率高的經濟體,收盤價波動率也高。根據該回歸方程,若人民幣收盤價波動率欲達到0.50%以阻遏熱錢,則人民幣中間價的波動率必須要達到0.38%,而2014年人民幣中間價的波動率較2013年甚至有所下降,目前僅有0.06%。

  由此可見,在中間價彈性不足的情況下,僅僅擴大匯率波動幅度的作用聊勝於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