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建“道德檔案”,請領導先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3-08 11:17:43  


 
別搬“道德檔案”的石頭砸人

  2012-03-06 10:11 東北新聞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電公司董事長李小琳今年的提案多關於新能源、節能減排、道德建設等內容。管子雲:“倉禀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與其執著於“道德檔案”,李小琳委員,莫如多去關心關心國計民生。 

  全國政協委員、中電公司董事長李小琳今年的提案多關於新能源、節能減排、道德建設等內容。她說:“我覺得應該給每個公民建立一份道德檔案,以此來約束大家,每個人都要‘知恥’。”(《新安晚報》3月5日)

  我不以為然。傳統中國,長期以倫理道德治天下,一個背景,是處於鄉土社會——“熟人社會”:抬頭不見低頭見,做了虧心事,自是怕戳脊梁骨,——從而道德約束效力相當大。但是世易時移,隨著現代化轉型,已向“陌生人社會”轉進,還搬“老一套”,未免要失靈。

  其一,道德問題,並非“1+1=2”那樣可以具體量化;——真有個“道德檔案”話,自也無從史家黃仁宇所說那樣進行“數目字管理”。

  其二,一個人為人如何,往往只有親友、同事等熟人間,才深諳三味或略知一二。那麼,對於給一個人的道德評判(要展示給“陌生人”的“道德檔案”),只怕親朋好友間也只會是“好評一片”(除開有罅隙的),所以,又有何實際意義可言?不墮入形式主義甚或弄虛作假,也就謝天謝地。

  其三,不能不提儒家倫理一個特性:評判標準的“二重”甚至“多重”。何謂“倫”?社會學家費孝通說:“有差等的次序”。“差序格局”之下,一個人的道德評價如何,受評判者與被評判者之間的關係即“親疏遠近”影響甚大。費先生就曾舉例:“不少痛罵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親貪污時,不但不罵,而且代他隱諱。更甚的……還可以向父親要貪污得來的錢,同時罵別人貪污……”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亦即在此。別人老子如何,盡可去說,涉及自己老子,也就只有閉嘴,否則即是不孝。君不見:多少貪官污吏,在家卻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很合“道德”的呢!——標準,都不普適,先要看下對象是誰,再定,何談客觀公正?

  其四: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晉時周處“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典故也並不令人陌生,又有誰能稱“道德完人”?罪犯服刑尚有期限,即便誰曾有過什麼道德瑕疵,難道就要作為“污點”如影隨形相伴終身,從而總被人“門縫里瞧扁”嗎?!

  黃仁宇曾說的明白:“中國兩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是一切問題的症結……凡能先用法律及技術解決的問題,不要先就扯上了一個道德問題。因為道德是一切意義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協……”;李委員又何至拉歷史的倒車,向故紙堆里去乞靈呢?

  道德,重在自律;法治社會,奉公守法即是好公民。管子雲:“倉禀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與其執著於“道德檔案”,李小琳委員,莫如多去關心關心國計民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