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仍有適度加杠杆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09:06:02  


 
  通過經濟增長實現去杠杆

  文章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所處的階段是一個要充分利用杠杆加快發展的階段。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測算表明,通過充分利用杠杆、刺激經濟增長,事實上可以降低杠杆水平,這就是“通過增長去杠杆化”。

  為應對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中國經濟加了杠杆,但通過2003-2007年的快速增長,又成功去了杠杆。從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中資金來源的細分看,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杠杆也在降低,信貸占GDP的比例下降,利潤的強勁增長使得企業部門減少了借貸。2003-2007年,企業留存收益占投資資金來源的比例翻了一番,從15%提高到29%,而銀行貸款所占比例從54%降至39%。同期,企業存款和貸款的變化也充分說明了同樣的問題。2003-2007年,企業銀行貸款年均增長12.3%,而同期存款年均增長卻達17.2%,結果企業的存貸比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也成功地降低了自身負債,根據國民經濟核算賬戶的資金流量表數據估計,政府投資的出資比重從2003年的21%降至2007年的13%。所以說,中國有“通過增長去杠杆”的成功經驗。

  當前,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有利因素較快衰減的同時,也不應過分悲觀,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在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有利於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仍然不少,且能較長時期地存在。

  一是中國仍是中等收入國家,提升的空間巨大。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2年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I)在有數據的166個國家中排名第75位,相當於美國的11.5%,日本的12.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2.7%。中國與美國人均GNI之比僅相當於日本上世紀50年代初、韓國上世紀70年代末與同期美國人均GNI的比值,而日韓在其後20年內保持了平均8%左右的高速增長。

  二是城鎮化和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推進城鎮化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當前中國城鎮化水平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超過80%的城鎮化率,也低於與中國發展階段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左右的平均城鎮化率水平。根據世界銀行2010年數據,在人均GDP低於中國的59個樣本國家和人均GDP高於中國的70個樣本國家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平均為50.36%和65.72%,均高於中國同期的43.2%。

  三是深化改革,釋放供給端紅利的空間巨大。相關增長核算說明,1978年至2004年間,生產要素流動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2.29%。增長核算數據說明,1978年至2004年間,生產要素由國有部門向民營部門轉移,對經濟增長拉動達2.83%。

  更應看到,中國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的跨代平衡,需要我們利用債務杠杆促進儲蓄向資本存量轉化。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住房公積金制度、醫療、失業、養老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各種基金、保險形態存在和累積起來的儲蓄資源數額非常龐大,如2012年全國住房公積金餘額超過3萬億元,社保基金1.11萬億元,各項保費收入1.55萬億元,這些資金都是可通過各種有效手段用於長期基本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環境改善工程等項目,如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我們可以發展得更快,也可以發展得更好。相反,如果這些當期的儲蓄不能形成資本存量,對未來形成有效的物質保障,宏觀經濟也會陷入跨代性失衡,即我們當代人對我們下一代形成欠賬。因此,按照宏觀經濟平衡的要求,保持與高儲蓄相適應的較高投資,既是國民經濟當期平衡的需要,也是其良性發展、與未來構成跨代平衡的必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