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已成重中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09:06:26  


 
  危機只會使市場經濟更加成熟,而不應懷疑市場經濟

  文章認為,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本身是一個不斷博弈的過程,在博弈中不斷完善和成熟,這個過程永遠沒有完結。

  儘管市場經濟有著無窮魅力,在全世界都被證明是成功的,然而由2008年美國次貸引發的危機還是給人們提供了懷疑市場經濟的契機,特別是在中國這樣有著計劃經濟傳統的國家,一個明顯的傾向是雖然接受了市場經濟,但一遇到所謂的問題,政府就出手遏止市場。每一次所謂的成功都使政府增強了“自信”,從而又加大了進一步地幹預。凱恩斯主義在中國也借屍還魂,發改委的背景就是原來的計劃經濟委員會,習慣於用計劃經濟的手段調控經濟。

  人們習慣於抽象地談論經濟的體制、機制,其實,危機、競爭、兼並重組和破產本身就是市場經濟自發調節的過程。去掉危機、競爭、兼並重組和破產,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就成了一個空殼。必須明白,通常是經濟快速發展破壞了經濟秩序和經濟結構,暴露了經濟制度方面的漏洞,危機不過是必要的調整和修理。對於“危機”的認識,我們必須從傳統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徹底地重新認識。

  在計劃經濟傳統深厚的國家搞市場經濟,最關鍵的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文章指出,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已經成為旨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世界上計劃經濟體制曾經存在過的地方,歷史上基本上都是被馬克思稱為“亞細亞社會”的集權社會,這些國家一旦選擇了市場經濟,由於歷史的、認識方面的原因,通常難以正確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具體到中國而言,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已經成為旨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為此:

  第一,我們不能把正在建設中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先天不足歸結於市場經濟本身,把由於市場經濟不健全而產生的問題歸結於市場經濟體制,並以此為借口幹預經濟。我們的市場經濟是正在建設的,有的地方是割裂的、零碎的,甚至存在著“四不像”問題,這種“四不像”當然發揮不了健全的市場經濟的應有功能。

  第二,我們不應過分強調特殊性。在中國這樣有著集權歷史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由於“路徑依賴”或者“遺傳”,人們根本不用擔心其特殊性,過分強調特殊性會搞成“四不像”。這種“四不像”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1)過分強調和保護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使民營企業不能和國有企業平等競爭。 (2)過多或過於頻繁地幹預市場,並因此誘發人們的短期行為和經濟波動。 (3)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不適當地扮演了市場主體的角色,直接上項目,血拼GDP,甚至和污染企業站在一起,忽略了其本身應當承擔的社會公共目標的職能。 (4)在強調特殊性的情況下,政府通常有更大權力,掌握著更多資源,當把政府掌握的資源和市場經濟的自由結合起來的時候就更容易產生腐敗。基於這些原因,我們首先應當考慮市場經濟的共同性,努力尋求特殊性和共同性的最佳契合點。

  第三,我們不應當懷疑經典經濟學關於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論述,應當積極借鑒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在這一方面積累的寶貴經驗。

  在市場經濟下,政府與市場的最基本功能是政府提供社會經濟運行所必須的,企業又不願意幹的,政府具有比較優勢的公共產品,而資源配置則是市場的天職。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關於可以把資本用在什麼種類的國內產業上,其生產能力有最大價值這一問題,每一個人處在他當時的地位,顯然比政治家或立法家的判斷要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圖指導別人應如何運用他們的資本,那不僅是自尋煩惱地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問題,而且是僭取一種不能放心地委托給任何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於任何委員會或參議員的權力。把這種權力交給一個大言不慚的、荒唐的、自認為有資格的人,是再危險不過了。 ”亞當•斯密具體論述了政府的職能,即第一是提供公共安全。斯密說,“君主的義務,首先在於保護本國社會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暴行與侵略。 ”第二是提供法律秩序和社會公正。斯密說,“君主的第二個義務是保護人民,不使社會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辱或壓迫,換言之,就是建立一個嚴正的司法行政機構。 ”第三是提供其他公共產品。斯密說,“君主或國家的第三種義務是建立並維持某些公共機關和公共工程。這類機關和工程,對於一個社會當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質來說,如果由個人或少數人辦理,那所得利潤絕不能償其所費,所以這種事業不能期望個人或少數人出來創辦或維持。 ”斯密這里所講的,實際上就是現在人們所講的公共產品。對於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現代經濟學進行了繼往開來的研究,在大致框架的劃分上,基本上沒有超越亞當•斯密的論述。而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也基本上遵守了市場經濟對政府職能的要求。我們看不到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頻繁地用行政手段幹預經濟,也看不到這些國家的地方政府直接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更看不到這些國家唯GDP馬首是瞻。正因為政府扮演了它應當扮演的角色,這樣的體制才是高效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