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行穩致遠最需公平市場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7-28 09:05:41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除了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成為探討主線,另一大亮點是,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推動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評論員周子勛文章表示,在解決企業融資問題上,今年7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多次提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相關問題。使經濟固本培元、行穩致遠,當前最需要的是公平市場環境。在討論研究《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時,李克強指出,加快實施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就是要讓政府從過去“依靠行政審批管企業”,轉向今後“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誠信的市場秩序規範企業”。事實上,此前一周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幾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家曾經不約而同地向李克強總理要求,“不要補貼、只要公平”,“只要有規範、公平的競爭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

  文章分析,之所以強調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府過度補貼企業不僅使財政資源浪費,還使得企業喪失了競爭能力。據國內媒體報道,地方財政資金補貼企業已經到了混亂的程度。近幾年,大量“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都拿到了高額的地方補貼。地方政府希望這些補貼能拉動經濟,帶動就業,並給地方帶來稅收,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企業靠著財政補貼提升了業績,也直接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很多業內人士抱怨,如果沒有地方補貼,企業的最終產品價格只能以高於成本價銷售,但長期獲得大額補貼的公司卻可以虧本銷售。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企業都患上了“軟骨病”——缺乏真正的市場競爭力。在高額財政補貼下,企業把精力都放在如何爭取補貼上,而不是市場策略、科研投入或強化管理。

  二是現行分稅制迫使地方實施保護主義。當前始於1994年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讓地方政府傾向於扶持能夠為地方帶來直接稅收的本地企業,而不是完善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或者扶持那些能夠帶來投資的央企等大型企業,即便央企稅收還是集中繳納也能增進就業並收獲產業鏈上的衍生利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