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智庫雜誌:香港與內地需形成命運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15-11-13 00:22:24  


 
  根據1982年公佈的三項民調,均顯示維持現狀的比例高企。香港革新會民調顯示,70%的受訪者希望維持現狀,只有4%的受訪者希望將香港主權交給中國;②浸會書院訪問了共雇傭超過10萬人的545間機構,結果有85%機構希望維持現狀,繼續由英國統治三十至五十年,但主權則可回歸中國;③香港觀察社委託香港市場研究社,面對面訪問了1000名15歲至60歲的香港居民,87%受訪者接受由英國繼續管治。④不過,在過渡期的後期,支持回歸的比例大為增加,主要是商界人士和“民主回歸”論的支持者。

  現實碰撞:“一國兩制”,嫁接新生

  從中央對港政策的形成、以及香港回歸的過程可以看出,“一國兩制”是在一國之內接納一個與己不同的地方,這個地方(香港)是“外來的”,不是從一國之內派生出來的。香港與深圳、前海、橫琴等區域不同,後者本來就是中央治下的地方,只是因應時代的變化,成為經濟金融領域“先行先試”的特區。而香港,是與內地存在較大差異的一個地方“嫁接(grafting)”⑤到了中國。在園藝工作中,嫁接可以擴大根系的吸收範圍和能力,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有利於提高產量。把香港嫁接到中國這顆大樹上(香港是接穗,中國是砧木),不僅有利於香港的成長,也有利於中國的發展,這恰恰是中國決定收回香港時所期待的,也反映中央的良苦用心,希望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這枝洋紫荊長得更為茁壯,花也更為繁茂。

  香港在與中國主權分離的150多年的時間裡,有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與軌跡,與中國內地的城市差別較大。1997年“嫁接”回歸,能否存活下去難免受到質疑,美國《財富》雜誌曾在1995年預言“香港之死”(The Dead of HongKong)。如果依據嫁接之說,可以從親和力、嫁接技術與過程、嫁接後的管理三方面來考察香港的“成活率”。從目前情況看,後期管理工作任重道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