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貿易戰鹿死誰手

http://www.CRNTT.com   2010-03-21 08:25:19  


 
  對於美中貿易戰,世人多認為吃虧的是中國,因為中國有求於美國勝過美國有求於中國。表面上看是這樣,但如果分析兩國的貿易和需求結構,我認為,美國在貿易戰中未必能取勝,即使能取勝,以目前兩國經濟交往程度之深,也會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當前,美中互為對方的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場。在中國的對外出口中,美國所占比例為13.5%,是美國出口中國的近三倍。由此來看,發生貿易戰,對中國確實更為不利。但根據去年的情況,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因為即使因貿易戰美國市場全部丟失,對中國來說,出口不過是下降到去年最差的水平。事實當然不可能這樣。而鑒於中國正在推進城鎮化戰略,美中貿易戰中受損企業的失業人員,完全可以通過加快城市化進程吸收。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雖要小於美國市場,但從增速和未來發展趨勢看,中國連續多年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兩者差距會隨著中國內需的擴大進一步縮小。這已表現在去年兩個市場不同的出口降幅上。中國對美出口去年下降12.5%,可美國對華出口只下降4.8%。所以,從出口增量看,美國在貿易戰中的損失會更大。奧巴馬正計劃要把美國重新打造成出口大國,在目前的形勢下,沒有了中國的市場,他的出口大國之夢恐很難實現。

  中美貿易結構不利美國

  對美國更為不利的是,兩國的出口和需求結構不同。中國出口到歐美市場的很多產品都是價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具有一定的出口競爭力和市場需求量。從去年的出口情況看,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普遍較小,降幅較大的是鋼材和汽車等產品。但中國的汽車主要出口的是發展中國家。美國出口到中國的,一是農產品,一是附加值含量高的產品。農產品雖然也是生活必需品,但問題在於中國本身就是一個農產品生產大國,美國農產品大量進入中國,早以引起相關產業的不滿,貿易戰正好為中國提供了減少美國農產品進口的機會,而美國幾乎所有的農產品都享受政府補貼。可以說,制裁美國農產品,將會打擊美國利益集團中重要的農業工人的利益,從而影響奧巴馬政府的決策。至於美國三大汽車企業,去年更是依賴中國市場才走出危機。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發生貿易戰,中國的替代選擇比美國大。特別是考慮到美國迄今還是一種“無就業復甦”,居民消費能力有限,情況更是如此。當然,美國民眾也可以出於愛國熱情,不用中國產品,但是,中國還有一個撒手鐧,這就是拋售美國國債。儘管此舉也會傷及自己,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美國經濟的復甦基礎還不穩固時拋售其國債,勢必會造成美元的大幅貶值,有可能使美國經濟陷入長期衰退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