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貿易戰鹿死誰手

http://www.CRNTT.com   2010-03-21 08:25:19  


 
  總之,要讓美國公眾看到兩敗俱傷的現實風險,只有這樣,奧巴馬政府在制裁中國和壓迫人民幣升值時才會慎重決策。這就需要中國有敢打貿易戰的意志和決心。其實,對中國來說,這筆賬很好算。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目的無非是要提高中國產品的出口成本,打擊中國經濟的競爭力,貿易戰的代價也不過如此,但打貿易戰至少還可以重創對方。

  再從長期來看,貿易戰或許還能給中國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產品,即促進中國真正從出口導向型的、以投資和外需為主的經濟結構,向以內需特別是消費為主轉型,從而改變中國被動依賴和受制於人的局面。

  客觀而言,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固然不對,但它指出的問題正是中國發展的軟肋所在。最近幾年,美國都在謀求中國通過提升國內需求以降低過度儲蓄,以及通過改革金融體系來擴大消費信貸。造成中國儲蓄率和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以及國際收支盈餘過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劇增的根本原因,是發展方式問題,因此,解決中國經濟失衡的根本辦法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問題雖然已經提出許多年了,但一直進展不大,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各級政府仍然掌握著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中國改革的歷史表明,當政府的日子好過時,要從內部生成改革力量很難,需要從外部來推進改革。所謂“開放倒逼改革”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當美中發生貿易戰時,中國出口的外部環境比以前遠為惡劣,指望外需來實現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不可能。在這個外部壓力下,政府才可能會痛下決心,把發展的基點真正轉向內需,實施早應實施的一系列改革。

  貿易本質上是一種國家間的互惠行為,並不是美國單方面對中國的恩賜。如果美國執意逼迫人民幣升值,那麼,中國須做好與美國打一場貿易戰的心理準備。只有備戰而不求戰,才能制止貿易戰的發生。當然,若中國還能從貿易戰或其威脅中吸取教訓,真正轉變發展方式,這不啻是在為中國贏取長期的競爭優勢。 (來源:中國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