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風暴正在形成:2020年中美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0-07-26 08:28:06  


 
  30年來,華盛頓和北京已經駁斥了兩國不可避免地發生衝突的預言,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力量通過為中國出口商品提供客戶,保障了東亞安全的可預測性以及國際航線的保護等為中國的崛起提供了支持,也因為中國的成功為美國公司提供了長期有利可圖的機會,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商品。在1970年代末期,中國領袖開始資本主義實驗,緩慢打開國門歡迎外國投資,開展對外貿易。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使得中國與外國建立更加廣泛的商業紐帶的計劃受挫。另外,因為歐洲共產主義開始在當年晚些時候內爆和蘇聯帝國在1991年解體,中國的強硬派擔心類似的政治失控,因而放緩了市場自由化的推動。但到了1992年,越來越虛弱的鄧小平通過對中國經濟特區的"南巡"再次把市場改革引入軌道,他的政府管理下的資本主義飛地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對外國投資開放了。1990年代,江澤民運用鄧創造的發展勢頭加速中國的發展,使其成為出口基地和西方投資的熱土。 

  中國領導層內部的市場改革支持者使用歐洲共產黨的垮台作為警告,指出只有通過提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景,北京才能在莫斯科失敗的地方取得成功,讓中共維持對國內政治權力的壟斷。戈爾巴喬夫試圖通過改革蘇聯的政治激活蘇聯的經濟,中國領導人從其他方面對付這個問題,即通過改革經濟確保長期的政治穩定。中國自己的經驗已經證明沒有一個國家能簡單地授權增長。創造工作機會意味著授權生產者通過贏得進入世界最大的市場---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機會把商品賣給能買得起的人。它意味著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歡迎外國公司和投資者,意味著走上不可逆轉的資本主義道路。這個戰略推行幾年後,這種發展進一步加劇。 

  1990年標誌著中美關係的一個重大轉折。比爾.克林頓承認與中國貿易的獨特力量刺激了美國的發展。美國製造商獲得低成本的勞動力和世界最有前途的新興市場,中國出口品的大量流入為美國人提供了新的價格低廉的消費品,幫助遏制了通貨膨脹。在2000年3月,克林頓簽署授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的法令。中美貿易關係太重要了因而不能破裂。 

  為了給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動力,中共在1990年代末期開始一個被稱為"走出去"的政策,在國家合力推動下把中國公司推到海外去建立新的貿易紐帶,確保未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其他商品的長期供應。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正式確立了它的商業野心,這是給予北京更多理由去尊重美國力量和華盛頓使用這個力量的意願的一個承諾。與非洲、中東、南亞和拉美等潛在動蕩的新興國家發展貿易和投資關係---更多依靠派遣船隊通過麻煩的水域,這使得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外國政治風險。美國作為全球警察的角色幫助中國公司打開和維持貿易通道和海上航線。獲得美國購買力的更大機會幫助中國經濟創造了千百萬就業崗位。總而言之,美國的力量---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對中國的擴張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比如通過保護中國來自不易的利益和使它能把資本主義未來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而中國的發展使得美國的好日子能繼續維持下去。

  中國對外國投資和貿易的承諾已經產生了令人驚訝的30年十位數的增長,這樣的趨勢如此引人注目,足以激發某些人相信它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大大小小的西方公司現在都指望穩定的長期的利潤前景,因為中國發展出可以期待歷史上最龐大的中產階級的出現。這種投資熱潮也提升了迅速增長的中國公司在商業戰場上的地位,無論是在中國內部還是在海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