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台灣學者吳東野:兩岸政治對話路徑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3-07-17 00:23:17  


 
  2008年5月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柳暗花明,他宣示的“不統、不獨、不武”及“九二共識”原則,確實為兩岸和平互動關係奠定基礎。馬政府上任之初曾把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與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列為重要施政目標,前“行政院長”劉兆玄也在首次的施政報告,提到兩岸協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及簽署和平協議。當年6月,前“國防部長”陳肇敏更在“立法院”聲稱,已經訂定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政策草案(包括預先公告演習活動、主動公佈海峽行動準則、藉由兩岸接觸降低雙方敵意、防止軍事誤判)。於今看來,馬英九執政才五年時間,其大陸政策卻變得如此保守、膽怯、左右為難。

  今年6月13日吳伯雄會見習近平主席之前,馬英九以“公開方式”接見吳伯雄一行人。台灣媒體用“縝密佈局”四個字揣摩馬英九的政治意圖,認為他可能意在推動“兩岸相互承認治權”或“為馬習會創造條件”。(旺報,2013-6-12)其實,若根據馬英九以往的言行,並環顧台灣的內外環境,台灣部分媒體希望馬英九任內見到兩岸展開政治對話,只是主觀的期待,未必完全符合現實走勢。

  本文嘗試從馬英九的主觀意願與客觀條件,先釐清兩岸政治關係停滯不前的原因,再針對大陸主張兩岸民間智庫先行研究兩岸政治關係的路徑,點出需要釐清的盲點與克服困境,最後提出排除兩岸政治談判障礙的思考面向。

     兩岸終難以迴避政治談判

  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及對台政策時表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簽署兩岸和平協議”。這簡短的幾句話,代表習近平主政時代的兩岸政治對話,已列為北京對台政策的階段性目標。

  2012年12月,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在《台北會談》解讀十八大政治報告時提到,大陸期望兩岸學界能努力探討兩岸政治問題,並為今後兩岸平等協商奠定基礎。隨後大陸國台辦前主任王毅也對到訪的《台北論壇基金會》成員傳達兩岸學界可共同探討兩岸政治問題的訊息。

  今年(2013)2月19日,中共政治局新任常委俞正聲針對兩岸關係提出八個“要”,其中的兩個“要”(“要努力增進兩岸政治互信”與“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就確立了未來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目標。此為中共全國對台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的指導性原則,清楚呈現了北京高層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與簽署和平協議的期許。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2月27日有關“兩岸智庫可就政治領域探討存在問題”的表述,說明了今後大陸對台政策將更趨積極而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