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耀基:香港的教授和校長是如何產生的

http://www.CRNTT.com   2009-05-19 09:22:54  


 
  經濟觀察報:一些人可能會把大學作為跳板,比如說從校長當了副省長。 

  金耀基:大學是國家培植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大學管理得好,可以轉到別的上面去,這不一定是壞事。問題是,制度必須保證大學校長懂教育,要有一種專業精神。像美國一般是從這個學校到另外一個大學去,基本上是在教育系統裡。校長任部長的不是沒有,比較少。 

  經濟觀察報:內地大學的官僚化傾向要嚴重得多。例如,對於教育部搞的教學評估,各大學都非常有意見,但是沒有一個校長敢於公開站出來反對,因為他們是上級部門任命的,體制決定了校長不是對下負責而是對上負責的。 

  金耀基:這是制度造成的不好現象。制度應該有一些限制,使得這類問題不出現。現在這個制度裡面理性化的東西不是沒有,但是這種制度下,可能會產生很多相當不好的效果。在這個情形下,我認為未嘗沒有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間,比如說是不是在教育部決定任命之前,要有一些獨立的委員會,委員基本上來自不同的大學,讓教授也有機會參與。另外就是大學本身有一些委員會,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建議權? 

  不管是聘任教授還是校長,香港中文大學的做法跟我們重視國際化有關係,成本很高的,花很多時間,花很多錢。大陸的情形當然不同,這麼多大學,完全要走這條路的話恐怕並不太現實。再說大陸那麼大,人才也夠了,審查的話不一定要到外國去,盡量使審查有一種客觀性,公信力更強一點。(本文原題:大學共和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