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大學排名 勢將看重中文

http://www.CRNTT.com   2010-02-18 11:33:05  


 
           西方觀念 舉足輕重

  搬到國際層面後,自有另一套標準,這些標準都離不開學生的學術水平與學校的設施,還加上兩項國際連繫,因為作為國際大學,要和國際連為一體。排名標準由英國國內的八項變成國際的五項:第一項是僱主對畢業生的評價,這關乎學生是否能學以致用,用諸社會;第二項是學術著作被引用的次數,這關乎學術水平。論文發表了,還要視乎有沒有被學術界接受,有沒有應用價值;第三項是學校設施,以師生比例作為準繩,比例越低,學生受益越多,教學數率便越大;第四項是國際教員比例;第五項是國際學生的比例,有相當的比例,自然方便國際交流,亦得到國際重視。

  英國蘇格蘭地區的聖安德魯大學是英國國內的名牌大學兼老牌大學,是屬於小型的精品大學,其素質甚至不低於區內另一所名氣更大的愛丁堡大學。但愛丁堡大學在國際上排名第二十,而聖安德魯只排名第八十七,最大的原因是它只是一所區內的大學,國際學者以至國際學生的比例都不高。反而在國際排名第四的英國大學學院,國際學生多達三成;排名與牛津並列第五的帝國學院,國際學生的比例甚至高達三成半。牛津的強項是文科,劍橋的重點是理工料。在全球十大中,理工型的大學佔了三所,開辦不足半個世紀的新德里理工學院,全球排名第一八一,是印度首間打入全球二百大的大學。已有一個半世紀歷史的新德里大學,排名居然低至第二九一名。劍橋亦憑理工科的優勢,在國際排名中超前牛津。

           國力強大 影響排名

  劍橋為何在國際排名中長期做“阿二”,而讓哈佛永遠做一哥呢?劍橋畢業生拿到諾貝爾獎的至今已多達六十多人,是全球大學之冠,但到他們得獎之時,已身在哈佛等美國名牌大學任教,哈佛亦憑本身的財力與美國的國勢,長期領先於英國的劍橋。亦由於財力,哈佛的師生比例永遠是七對一,優勝於劍橋的十一對一。在加州理工學院,這個比例還低至三對一。英國的大學學院的這個比例是八點九對一,為英國之冠,因此輕易打入全球第四位。

  名牌大學畢業生中不少成為僱主,這類僱主自然偏愛自己的校友了。多些經費,便可多聘一流學者,產生多些一流研究成果,因此上述五項標準便成為評估準則,代表西方的價值觀。中國大學的吃虧處便是掌握不到這種價值觀。

  北大與清華,吸收了十三億人口的精英,學生水準斷不低於人口只有七百萬的香港大學。台灣大學的學術著作,被引用次數是全球排名第六十五,遠多於香港大學,但為何清華與北大的排名只分別為四十九與五十二,台大的排名甚至低至九十五,而港大的排名竟升上二十四?香港的科大,亦升上三十五之位呢?恐怕這是師生比例,以至國際學生及國際學者比例,長期優於清華、北大與台大之故,還有香港另一優勢是以英文發表學術著作。

  香港的城市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長期優勝於理工大學,原因可能是前者深明西方價值觀,於是靈活地掌握了排名的遊戲規則。在這套遊戲規則下,中國內地的大學長期是輸家。

  相信要等到中國更強大,中文成為重要的世界語言,猶如今天的美國,以國力推高英語的地位一樣,大學排名標準屆時便會有所逆轉。從○九年的調查發現,非英語的大學,特別是歐洲語大學已逐漸抬頭,下一步抬頭的可能輪到中文的大學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