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8月號,總第10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後扁時代的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

  朱鳳芝:台灣的民主轉型雖然成功
      但台灣的民主鞏固有待加強


  民主最可貴的就是落實主權在民、人民主權的道理,人民有選舉權也有罷免權。這次的罷免過程,對台灣民眾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民主課程,我相信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在看,其正面的影響多於負面的。雖然最後罷免案沒有成功,但是對於落實主權在民是一個很好的教材。

  我們也發覺,民主若是太過於放任,甚至於沒有一個監督機制的話,會有很多負面影響。這次我們之所以提案罷免陳水扁,就是我們覺得我們的總統貪污、無能,所以要行使罷免權讓他下台。可是,要立法院三分之二多數才能罷免,這跟我們當初想的民主是不一致的。我們認為民主既然是一票一票把總統選出來,當然我們也有權力直接用選票讓他下台。

  體制上把罷免門檻提高,也許有助於維護政治穩定,但我覺得這是一些有心的政客為了保障自己的任期精心設計出來的,這並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民主應該要直接訴諸於人民、一票一票讓總統下台。未來我們要考慮修憲,讓人民直接有權提出罷免,台灣的民主產生了很多問題,造成了很多弊案,總統的弊案不敢去查,到最後卻發現缺少了一個監督機制。所以,台灣的民主,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至於罷免案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我認為沒有甚麼影響,罷免案不管過不過,股票還是一樣的漲,對大家沒甚麼影響。現在台灣人對這些政治人物,說得好聽是麻木了,說得難聽是見怪不怪無所謂了。所以台灣的民主政治跟經濟發展,還會按照目前這個方式繼續往前走。

  再來是明年立委選舉選區劃分及倒閣問題。我認為,親民黨提出倒閣,跟選區劃分及立委席次減半有很大的關係。國民黨這邊對倒閣有很多考量,國民黨裡面有一些人是不支持倒閣的,因此倒閣案要成立也不容易。如果倒閣案不成功,我們要背負一些負面的形象,有人會認為在野黨甚麼事情都不敢做,但我們也要思考,倒閣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在解散國會後重新選舉立委,在野席次能超過三分之二,國會才能通過罷免總統的提案;否則再選出的立委席次不能夠超過三分之二,則倒閣、解散國會就無意義。未來選區的劃分,若按照現在規劃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倒閣成功,泛藍獲勝的機率會大一點,對立法院政治生態的變化會有影響。

  談到兩岸關係,剛才麗玲講的話給我一些啟示。德國到後來是東西德合併,那麼我們跟大陸到底有甚麼深仇大恨?就算有,這麼多年來該消的也消了,該去掉的也去掉了,為甚麼不能合?原因就是主權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把主權放在一邊、把政治爭議放在一邊,為了兩岸長期的發展而進行某些項目的合作,未來再回過頭來看主權問題。否則兩岸主權一直爭論不休的話,受傷的還是台灣,外交、軍事、經濟都會受到打壓。所以,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跟主權發展,在此仍要呼籲執政當局,我們可不可以暫時把主權放一邊,而去關注台灣的經濟發展?
  
  林濁水:如果弊案沒有進一步發展
      台灣政局可能會趨向穩定


  這幾年來,台灣的社會實在亂得不得了。亂是一個主觀的感受,這個主觀的感受在台灣是非常的嚴重的。所以我決定把世界銀行二OO四年調查的世界各國政局穩定度列成一張表,台灣在二百零八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七十九名,排名不很好,但還算是中上尤其和同樣屬於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比起來則名列前茅,只是比起台灣的競爭力(前二十幾名),還是差很多。所以台灣的競爭力跟政治環境是有所脫節的。

  進一步從結構性上去分析政治爭端有沒有跟社會爭端扣連在一起。看起來,台灣的政治爭端沒有很明顯的社會衝突的結構性因素。在菲律賓,社會結構的衝突跟政治衝突是掛鈎的。韓國也是一樣,他們的政治爭端其實是社會結構性衝突的一個延伸,這就比較嚴重。

  既然如此,以近期的台灣政局來講,政治的衝突並沒有造成全民的衝突,藍綠雙方動員群眾的效果跟過去比起來,有迅速疲乏的趨勢。有一個研究台灣政治的日本學者說,由這一次的事件來講,台灣的公民社會正趨向成熟,對罷免支持的評價跟總統負面的評價,做出了一些區隔。我認為這種區隔反映台灣民眾是比較理性的,多數民眾已經脫離全是跟全非的對峙,而進入到了一定程度理性分辨是非的階段。因此,目前的弊案如果沒有進一步的發展,此後台灣政局應當會趨向穩定。
  
  大陸對台灣有相當程度瞭解
  
  北京基本上固守著在二OOO年後就逐漸形成的對台灣政局的看法,就是不要明顯地去在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治人物身上押注或加碼。所以,連戰這次去中國大陸,胡錦濤竟然當著他的面說,中國對台灣人民的政策是穩定的,不會因為時局的波動而有影響,也不會因為個人的因素有所變動。換句話說,連戰不去,大陸不會減碼;連戰去,大陸也不會加碼;同時,阿扁在倒黴的時候,大陸也不會進一步落井下石。甚至目前阿扁在這個時候,大陸反而宣布了一些有關直航的東西,不怕被理解為加碼阿扁。

  因此可以看出,經過這麼多年以後,大陸對台灣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大陸知道,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可以在台灣社會得到全部的支持,大陸如果介入台灣的政爭,就會站在台灣另一半人民的對立面,大陸避免這樣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