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5年10月號,總第9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日關係的變數與穩定之道

  王珊:日本激化中日關係的目的何在




  今年的中日關係一直處於下滑的趨勢。就目前至明年九月份自民黨改選,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是一個長的觀察期。

  日本入常夢破滅后會否激化矛盾

  為了防止日本入常夢破滅之後,有意地激化中日矛盾,我們需要做哪些工作?這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前不久我與日本的一些外交官接觸,我問他們日本入常的道路怎麼樣啊?他們說,嗨,祇要中國不反對就沒問題,言外之意就是中國在作梗。所以我想,日本如果不能入常,會不會導致中日關係的重新定位?會不會在日本國內重新引發“中國威脅論”。

  以前講中國威脅,祇是側重在軍事層面和經濟層面,老百姓對此沒有切身的感受,祇是政治家用來宣傳的一種政治口號。那麼日本如果入常失敗,確實涉及到日本的政治大國化問題,普通國家化問題,那麼日本可以借助這個機會來炒作“中國威脅論”。

  日本有意激化矛盾
  擦槍走火存在可能

  目前中日關係有好多急待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難以化解的矛盾。在目前中日這種關係之下,兩國之間的任何問題,都難以擺脫情緒化的反應。

  比如東海油氣田問題,今年會不會導致戰爭?對這個前景我不敢判斷。但是東海這個爭端,確實是很微妙,是一個可以牽引中日關係向兩個方向發展的結點。如果解決得好,可能雙方形成一種合作,雙方從合作的角度化解爭端;如果解決不好,雙方可能擦槍走火。

  東海問題並不僅僅是一個油氣爭端,也體現出國家主權之爭、海洋權益之爭,同時也體現出中日兩國國家戰略的交織與碰撞。按照目前這種態勢,可能中日之間在東海的衝突難以迴避。因為目前在日本國內,從右翼分子到軍方,以及日本採取的舉措,有激化矛盾、導致摩擦的可能。從去年日本新的防衛大綱出台,到今年“二加二”美日雙部長會議,日本軍方刻意渲染中國海上的威脅。比如去年的防衛大綱就明確提出要警惕中國的海上動向。同時《東京新聞》上披露日本防衛廳設想的中國進攻日本的三種可能,第一就是東海爭端,第二就是釣魚島問題,第三就是台灣問題。日本首先把這三種模式製造出來了。

  釣魚島問題向來是中日關係問題當中比較敏感的問題。不僅日本的右翼勢力要登島,中國的保釣勢力也想捍衛主權。雙方這些有意登島的人士,都是在借釣魚島問題,來宣示主權。這樣,釣魚島問題就很可能成為中日在東海摩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日本軍方的渲染、釣魚島問題等等,難免使雙方出現擦槍走火、船隻相撞甚至人員傷亡。

  日本意圖重新激活中國的反日浪潮

  再有,最近日本與韓國、台灣在漁權的問題上鬧得很僵。前一段時間,日本海上自衛隊和韓國的海監部門,為了一隻韓國漁船在海上對峙了二十八個小時,最後才得以化解。而最近日本海上保安廳又大肆驅逐台灣宜蘭縣的漁船。

  這些都說明了甚麼?說明日本在東海問題上,確實在加緊行動。日本就是通過各種舉措,來加劇東海爭端。但是結果是甚麼?目的是甚麼?很可能就是通過在東海上造成一種擦槍走火,製造事端,來重新激活中國反日的浪潮。正面搞不動中國,就採取迂迴的方式。

  “醉翁”之意不在“油氣”

  大家都注意到,從今年年初日本全面鋪開東海戰略,比如能源企業的重組和合併;日本又批准日本石油公司在東海勘探,這些都在加劇東海爭端。他們要勘探的區域,就在日本設定的中間線的日方一側,實際上那是我們的專屬經濟區。

  中日之間已經圍繞東海問題進行了幾輪磋商,如果按照目前日本設定的戰略,我想日本不會簡單地消除與中國的摩擦與爭端,他們肯定要在東海問題上生出事端,達到日本預期的目的。日本不會輕易地消除摩擦,與中國進行合作。

  實際上,日本的戰略本身,可能並不真正在於東海的油氣,不在於資源,很可能意圖通過挑起爭端,帶來各種各樣的反應。所以,我認為我們對日本的東海戰略,還要加以客觀的分析。

  日本外交戰略政策調整

  中日之間矛盾這麼多,在戰略利益上又發生了交織與碰撞,主要還是日本在創造條件服務於日本的對外整體戰略。

  日本目前的國家戰略處於調整當中,在政治上追求普通國家化;在軍事上要追求軍事大國;在外交上通過示強的方式,無論是對俄羅斯還是韓國以及周邊國家的領土問題上,日本一直採取強勢外交。日本爭取入常,也是針對聯合國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

  大家都知道,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由於在九一八的時候侵略中國,國聯針對侵略對日本通過了一個決議。而在後來的政治進程中,日本採取了國家孤立主義的政策。比如退出國聯,採取單邊行動擴大對華侵略。日本此次如果又入不了常,對日本的政治走向、外交走向,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會不會帶來國家孤立主義,或者馬上一邊倒向美國,與美國拉得更近、貼得更密切?日本會不會因此而徹底放棄聯合國外交?都是值得關注的。

  日本看透了中國外交文化的傳統

  對日本政策,我們不能抱幻想,還是應當以鬥爭來促合作,通過鬥爭來求得中日關係的改善。

  一百年來,日本一直把中國的外交看得很透,包括現在也有這種“外交傳統和基因”--他們就是覺得中國在對日外交方面怕事、怕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日本可能就是看準了我們這種外交文化的傳統,或者我們在對日外交當中也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表現出這種特性。有的時候,民眾反日情緒的那種強烈,我覺得是帶有非理性的成分;但是在對日外交當中,我認為還是該強的就應該強,該軟的時候要軟,這個度必須把握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