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穩定中日關係
郭震遠:
我們下面是不是集中討論一下如何穩定中日關係?怎麽樣實現穩定中日關係?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距離小泉任滿還有一段時間,我覺得在這段時間,第一步我們還是要爭取穩定;祗有穩定了,才談得上改善和發展。
唐淳風:主動權在日本手上
穩定在於發展、合作、營造
穩定中日關係的主動權不在我們手上,日本一天到晚生事,你怎麽穩定呢?
現在我們中國沒生事,都是日本在生事,主動權不在我們手上。
日本會不會把不能入常的氣撒到中國頭上?這是必然的,而且已經在做。小泉甚麽時候會參拜靖囯神社?其實他今年的機會很多。比如當中囯在聯合國投反對票的時候,他明天就可以去參拜,對不對?如果參拜了還不過癮,他可以在東海給你搞一個事。今年的不利因素真是很多。
我們對如何發展中日友好關係的認識,也是不足的。對於中日關係,我們老以爲有一個協議、簽了幾個政治文件就行了,好像我有一張結婚證,以爲天天把結婚證亮在這裡,夫妻關係就好了。其實,這種狀況不存在呀。結婚證不等於夫妻關係好。兩國的友好關係是需要營造的,我們要學會如何營造友好氣氛。儘管日本搗亂,但是營造友好氣氛,也是有許多工作需要做的。
我們從中央到地方,與日本搞友好活動的戰略目標是甚麽?想達到一個甚麽目的呀?想要出現一個甚麽結果呀?可以說,基本上都是模糊的。
我把中日關係分爲兩手抓--硬的一手,就是毫不客氣,抑制右翼分子的戰爭挑釁;軟的一手,正義和平的一手,我們要儘一切力量增大和平的機會,建立一個相互依存的合作關係。
我認爲,穩定在於發展,穩定在於合作,穩定在於營造。像今天這樣等待,像今天這樣僅僅分析一些現狀而不往前推動,也穩定不了。停止下來,祗有倒退,不會有穩定。
就鬥爭的一面來説,對日關係必須兩手抓。其實我們需要營造這麽一種氣氛,在國際和國内都需要營造這種氣氛,特別在中日之間營造這種氣氛,就是如何談鬥爭?鬥爭的一面怎麽搞?
不祗是我們需要鬥爭,日本的正派人士、和平人士、友好人士,他們與右派同樣是需要鬥爭的,他們並不見得讚成右派的這種戰爭挑釁,並不見得讚成小泉他們這種瘋狂的舉動。但是他們的力量有限,也需要我們的鬥爭來證明他們的正確性。
看未來一年多中日關係的前景,如果說這一段時期我們鬥爭強硬,日本國内追求和平、與中國友好的力量擡頭,接小泉的班的這個人,就可能是一個溫和派。如果我們在這一段時間,不能把握這個鬥爭的機會,還是這麽粘粘糊糊,那麽,,如果民主黨上臺,接班人可能就是小澤一郎;如果是自民黨繼續執政,那就可能會把石原慎太郎拉進來。如果這樣,中日關係還會繼續惡化。
關鍵是這一段期間,我們怎麽給溫和派創造機會?如果能把日本的強硬派打得落花流水,使得日本人感覺到對華必須友好、必須合作、必須採取溫和政策,也許中日關係也就穩住了,今後的關係會好一點。如果這段時間我們對日本的強硬派打不下去,更加強硬的極右勢力上臺,中日關係可能要走向戰爭。
高海寬:著眼“後小泉時代”
以大國的穩健對待日本
對小泉我們不要抱任何幻想。美國記者來採訪我,我也是這麽說。他們問如果小泉從現在到任滿,不參拜靖囯神社了,會怎麽樣?我說,不管他今後是否參拜,他都是一個反面人物。我對他沒有任何信賴,不寄予任何希望。
要把小泉當作反面人物的一個標桿,以後不管是誰上臺,像小泉這樣,就不行。要讓日本人明確這樣一個認識。不管今後小泉參拜不參拜,之前的幾次已經足夠了,證明他是與十三億中國人民對立的。
我認爲,著眼於做“後小泉時代”、下一代人的工作,是要考慮的。
另外,對於日本的政治走向,要看得清、把握得準、把握得穩,避免我們本身政策的搖擺性。我們不能跟著小泉的步子跳舞,他弄小事我們跟著對付,搞大事我們又跟著大吵。我們這麽一個泱泱大國,統領十三億民衆的中國領導人,跟日本這樣一個島國攪和在一起,實在是太降低我們的水平了,提高日本的地位了。
處理對日關係,一定要落實,一定要沉穩,不要急躁,不要頭腦發熱,不要過硬或者過軟,要避免急轉彎,表現出我們作為一個大國的成熟的外交姿態。
王寳付:保釣運動正確對待
對日本罪行要認真地講
改善中日關係,並不是中國單方面的要求,這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就是説,改善中日關係也符合日本的根本利益。對此要特別強調。
現在要改善關係,不是單方面地由日本挑甚麽題目,我們就做甚麽題目,就像學生回答問題一樣。這樣是不行的。
穩定有兩種方式、兩種途徑。一種是你出題目,我也出題目。中日關係這麼複雜,過去有好多題目,我們自己放棄了。比如民間賠償的問題、遺留化學武器的問題,我們要大做文章。這個明顯是日本理虧的事情,日本不但要賠禮道歉,你還要賠償。到今天,日本的化學武器還在傷害中國人的生命、威脅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安全,從哪個國際條約上講,日本都說不通的,都是有罪的。
像保釣運動,幾十年了,多少代人的運動,我們把這個火自己給滅了、給潑下去了,為甚麽呀?讓人傷心吶。保釣運動的參加者不僅有大陸的人,也有臺灣的、香港的人,爲了中華民族、為了國家的領土領海,幾代人努力,我們怎麽能自己把這個火澆滅呢?對照日本的做法,他們是怎麽做的?
對民間的保釣運動,政府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保釣運動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已經是幾代人了,好多人都到了海外去了。
王珊:以鬥爭求穩定
通過加強民間往來營造氛圍
穩定中日關係,我們是不是應當堅持兩個原則,也可以說是兩個做法。
第一是從積極的方面多做努力之外,還是要堅持以鬥爭促合作、以鬥爭促穩定。因爲目前中日關係的現狀,並不是我們雙方願意看到的,但是也不是我們一廂情願就能夠改善、求解的。目前中日關係的矛盾和爭端,不是我們主動挑起的,我們現在處於被動應付的地步。
最近,日本的前七任首相要求小泉停止參拜靖囯神社,這也是我們鬥爭的結果。日本的一些政治家包括中曾根,都已經看到了,如果中日再這樣僵持下去的話,對日本的國家利益,包括對日本的入常,肯定要帶來實質性的損害。所以,他們在政策上才有一些微調。
第二,我們還是應大力推進民間外交。現在對日本的政府高層,我們走不通,二軌也不是很順暢,大家又想到七十年代中日建交的時候,雙方當時也是以民促官。就是通過大力加強民間外交,以加強雙方高層的往來,最後雙方走到建交的地步。那麽現在小泉這堵墻我們越不過去,日本的右翼勢力還在挑釁,我們能不能繼續通過民間的往來,造成一種氛圍,使日本的政治家能夠意識到大勢不可違。
王屏:對日要“鬥而不破”
要想使中日關係穩定,中國也好,日本也好,對日和對華的政策,必須是穩定的。就是説,雙方應該有個默契。
甚麽樣的默契呢?就是鬥而不破。就是説,你先要確定好想不想穩定,想不想發展?也就是戰略定位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我們怎麽來穩定。
怎麽穩定?我想首要的就是政策,對日對華政策必須有連貫性,而且雙方必須有一個默契。要想沒有鬥爭是不可能,要想一團和氣是不可能,但是雙方要有一個默契就是“鬥而不破”。如果你一鬥就破了,兩國關係根本就穩定不了。怎麽樣達到“鬥而不破”,這是一個外交藝術的問題。
要鬥,但是還要保證不破。這樣,通過鬥爭求得和平發展。這是外交藝術,如何把握尺度非常關鍵。對此,肯定是要根據具體的事件作出具体決定、作出判斷,都是非常現實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