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迺強:面對大機遇 香港青年需做準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5 00:28:15  


 
  很明顯,這是心理嚴重不平衡的病態表癥,但是病源如上分析,要扭轉過來,回復希望和活力,改變絕不容易。

  小小一個香港,竟然孵化了多個世界級的富豪,他們許多至今事業重心仍未跨越香港之外,與一眾中小企業爭利,從其本身利益出發,非要把香港的希望蒸發,活力耗光不可。我們更不可忽視這些富可敵國的強豪在北京的遊說能力。中央不少人認為香港要實行“真正的資本主義”,保障“一國兩制”中資本主義這一制度,等同保護幾個大資本家的利益。而回歸十四年來,地產商在香港的巧取豪奪,有增無減。“官商勾結”的指責,早已矛頭直指中央了。

  我重覆指出了多次,在三十多年前,“十年浩劫”的“文革”剛結束,香港佔了國家GDP的八分之一,外匯收入的九成,鄧小平害怕資本家撤資,要“投資者放心”,是絕對合理的。今天香港GDP只佔國家的二十五分之一,中國資本過剩,要“走出去”投資;加上西方經濟不景,香港資本家撒賴要撤資,能撤到哪裡?過去的客觀條件已經不再存在,便不應死跟這過了時的老黃曆,需要壓抑已經衍化為惡性腫瘤的房地產利益,更多的支持中小企業,反而更能擴闊香港的經濟基礎,為青年提供更多數量和更多樣化的就業機會,更能維護香港實行的資本主義,維持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繁榮和穩定。

  這裡絕對沒有要求打擊富豪。客觀形勢是,他們在香港已經再難以繼續巧取豪奪,難以有長足的發展,弄得不好,很可能會吃眼前虧;中央不如鼓勵他們北上發展,廣闊天地,更加大有作為,是雙贏之局。事實上,少數較有遠見的財團如恆隆,早已把重頭放在內地,不但業績良佳,在香港社會中更表現得十分灑脫。“退一步,海闊天空。”財團在香港稍為後退,讓出空間給大批中小企,以香港人的傳統作風,希望和活力很快便會重新浮現,這是必要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