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張顯超(中評社圖片) |
那台灣要怎麼樣去因應?更何況在制度安排上,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成型,RECP的啟動,同時,藉著防治疫情的對外援助,中國大陸有可能進一步夯實“一帶一路”的推動。所以,將來不只是東亞經濟板塊,甚至整個歐亞大陸經濟板塊,都有可能由中國大陸來帶頭形成一個比較大的經濟整合的力量,這時候,台灣在哪裡?我們何去何從?對此我們還是要有一點前瞻的思維。
第二點補充。剛剛很多人都提到,大陸應該氣度更大一點,不應設下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可問題就在於,如果我們站在對方立場來看,大陸方面一句話就可以頂回來:馬英九可以接受“九二共識”,為什麼蔡英文不能接受?蔡英文不接受,當然就沒有馬英九時代的待遇,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在這種狀況下,有沒有可能我們這邊再主動地釋放一些善意?然而,我們有一些政治決策所造成的氛圍,卻自然而然地會使得海峽兩岸更加仇視對方。剛才講過,為什麼一定要用“武漢肺炎”的說法?為什麼不能改呢?如果陳時中明天記者會開始講“新冠肺炎”,而不是口口聲聲“武漢肺炎”,那就是一個正向訊號。可是,如果這些動作不做,而要對方把態度放軟,希望大陸能對台灣“大事小以仁”,這個要求恐怕就嚴苛了一點。所以,台灣還是可以去思考,在一些言語動作上,如何釋放友善的訊號。謝謝。
許信良:本會同仁有沒有意見?請顯超發言。
張顯超:
不能因疫情讓台商成為“消失的族群”
幾位長官和長輩都講得很好。我有一個基本的看法,如果從戰略的層次來看,不去看兩岸的枝枝節節,其實從一月初武漢爆發肺炎疫情之後到三月,兩岸的航線都沒有斷,這就是蔡“總統”所說維持現狀的好例子,她的承諾一直沒有變,因為內外要求“斷航”的壓力一直很大。所以我覺得很多事情要看大的地方,(蔡英文)如果真的不是務實看待兩岸的經濟社會往來的話,我相信有的人就斷航了。
肺炎病毒引爆的是全球人類的危機,是一個全球疫病的戰略賽局。換句話說,在未來誰掌握快篩、誰掌握解藥、誰掌握疫苗,誰就可以獲得在這場戰役裡面的主導權,目前還看不出來。第二,這場疫情牽動了兩岸的社會往來、經濟往來,甚至是政治關係,所以我建議雙方要靜下心來謹慎地去思考。因為在這一場疫情之後,我們現在面對的非常嚴肅的事情,如果沒有兩岸在疫情上從現在到未來的合作,就沒有台商了。因為飛機飛不了,這是百萬人的往來。所以換句話說,一年成千上萬的兩岸航班對雙方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對任何一方,而是對雙方都非常重要。
最後講一句話,兩岸如果能夠理性去思考的話,在目前全球經濟陷入一段時間的動盪時,要看到台商一直是兩岸經濟的基礎,不可以讓台商成為“消失的族群”。兩岸要認真思考,如何維繫台商成為兩岸的一個穩定力量。我就先講到這裡。
許信良:開太,你還沒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