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民進黨的“公投”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7 15:46:13  


  作者:饒勝文 北京市 副教授

  “517”大遊行後,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將推動ECFA公投;近日,在有關陳水扁重回民進黨及“中國政策”辯論的吵嚷聲中,民進黨的公投題目出爐了。“你是否同意台灣與中國簽定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政府應交付台灣人民公民投票”。從這個題目設計思路裡,不難發現,民進黨的“公投”牌,仍未跳出其“公投”黨綱及由此演繹出來的競選策略。 

  民進黨的“公投”黨綱,是為包裝其“台獨”主張而精巧設計出來的。1986年11月民進黨制定的黨綱中開宗明義即主張,“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這是未加修飾的“台獨”黨綱。 

  然而,島內民眾大多知道,“台獨”並不現實,民進黨公然號召民眾追隨其“台獨”主張,無異於自斃。於是,1988年4月,民進黨又通過“417決議文”,又叫“‘四個如果’決議文”,在“台獨”主張的前面加上了“四個如果”――“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民進黨主張獨立。”民進黨決議文的效力等同於黨綱。這樣,公然的“台獨”變成了有條件的“台獨”。 

  可是,“四個如果”只能起遮擋的作用,而不能起包裝作用。於是,1991年,民進黨第五屆全代會通過了黨綱修正案,增補了“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的內容,這樣,“台獨”黨綱變成了“公投”黨綱。 

  “公投”黨綱最大的特點是用民主包裝“台獨”。用陳水扁的話來說,“公投”是一種普世價值,是民主的最直接的體現。陳水扁在任時的文宣資料稱,此內容為陳水扁所建議,“顯現水扁先生對兩岸關係所持之理性務實之態度及深熟之思維。”激進“台獨”遂變成務實“台獨”。 

  從這種用民主包裝過後的“台獨”裡,衍生出台灣最響亮的一句口號:“台灣的前途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這樣的口號確實能激發台灣民眾當家作主的豪情和尊嚴感,落實這句口號,當然值得向往,也值得追求。“公投”便是這一口號的落實。
 
  當時,民進黨並未執政,“公投”也並未立法。1999年5月,民進黨為2000年的“總統”大選作準備,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該決議文主張:“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台灣應盡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工程”。 

  此後,從推動“公投”立法到實施“公投”,民進黨賺取了巨大的政治利益。無論是從大陸的立場看,還是從台灣島內的現行憲法框架看,台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在一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是不能舉行公投的,舉辦“公投”有悖法理。所以,在陳水扁推動“公投”立法的過程中,國民黨起初是反對的;但是,“公投”既已被渲染成了民主的直接體現,反對“公投”立法,就是反對民主,反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國民黨無力抗住這樣的壓力,只得放行。“公民投票法”遂於2003年10月通過,年底簽署生效。 

  罩著民主的神聖光環,“公投”遂成為民進黨選舉時的一件法器。讓這件法器發揮威力的策略就是“公投”綁大選。 

  陳水扁初試這件法器的威力,是在2004年將其與“總統”大選綁在一起。我們可從陳水扁拋出的第一號“公投”案來看他如何從“公投”綁大選中獲利。第一號“公投”案的題目是:“台灣人民堅持台海問題應該和平解決。如果中共不撤除瞄准台灣的飛彈、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您是否贊成政府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以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其時,國民黨已經失去執政地位,民進黨已不再能夠抨擊國民黨實施壓迫台灣人民的威權統治,它需要尋找一個替代者,來達到動員本土的目的。於是,陳水扁在“228手牽手護台灣”這樣的造勢活動中,通過這樣的邏輯鏈條――標誌著台灣人受迫害的“228慘案”――國民黨這個從大陸來的外來政黨――現在大陸的飛彈威脅――渲染大陸打壓台灣人民,以動員本土力量,而落實在選票上的結果卻是要打擊競爭對手國民黨。將大陸的威脅渲染得有多大,對本土的動員力就有多大。陳水扁的“公投”題目裡設計有心理暗示技巧。在投票時,選民除了要填寫“總統”選票外,還領一張這樣的“公投”票,無異於接受一次這樣的心理暗示:如果有人指著你的鼻子威脅你,你是否打算自衛?領票者十有八九會填贊成,不贊成者無異於承認自己是孫子。那次公投,由於藍營發起拒領“公投”票活動予以抵制,投票率未能過半。但是,陳水扁確實藉此達到了動員本土票源的目的。據台灣島內民調機構選後調查,在被詢及是否將票投給了陳水扁時,45%的人承認投給了陳水扁,另有5%的人羞於承認。敢於承認者自是陳水扁的固有票源,而這個比例與45%的“公投”投票率幾乎重叠,表明那次“公投”確實幫陳水扁將其票源動員到了最大限度。 

  陳水扁食髓知味,於是,第二次“公投”與2008年的“立委”選舉綁在了一起。民進黨推出的“公投”題目是所謂“討黨產公投”,題目如下:“您是否同意依下列原則制訂‘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將中國國民黨產還給全民:國民黨籍其隨附組織的財產,除黨費、政治獻金及競選輔助金外,均推定為不當取得的財產,應還給人民,已處分者,應償還價額。”由於此次“立委”選舉已經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投給“立委”候選人,一票投給政黨,那場選舉基本上是民進黨與國民黨兩黨對決。在投票時,綁上這樣的“公投”題目,等於是在投票前給每個投票者塞了一張宣揚國民黨之惡的傳單。藉公投來助選的意圖顯而易見。不過,此時國民黨業已洞見陳水扁的用心,陳水扁家族的貪腐案也一件件暴光,於是國民黨也推出了自己的公投題目,即“反貪腐公投”,以求順勢卸力。台灣民眾卻由此認識到,陳水扁搞的“公投”,是以民主的神聖光環掩蓋其選舉利益。所以這次的“公投”投票率僅有26%。“公投”法器的威力來自民主的神聖光環,當民主的神聖光環被褻瀆,這件法器的威力也就失靈。所以,接下來與“總統”大選捆綁在一起的第三次“公投”也就落得了同樣的命運。 

  “公投”黨綱也好,“公投”綁大選也好,民進黨的“公投”牌,實際上是借民主的光環掩蓋其“台獨”主張,掩蓋其選舉利益,掩蓋其一黨乃至一人之私利。經過陳水扁的幾番操弄,“公投”牌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現在,蔡英文卻仍然在打這張牌。據報道,民進黨的“公投”題目初出時,台聯主席黃昆輝嫌其太複雜。這不是黃昆輝的理解能力有問題,而是激進“台獨”與務實“台獨”的觀念差異。台聯擬推出的“公投”題目是:“你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國簽署任何名稱之經貿綜合協議,例如ECFA?”將它與民進黨的版本一比較,不難發現,二者的重心完全不同。台聯版的問題是ECFA本身;而民進黨版的題目實際上已變成這樣的問題“你是否認為台灣人民有權力要求政府就ECFA這樣重大的問題交付台灣人民公投”。訴求的重心是“公投”所代表的民主權利,而避開了ECFA本身。 

  據台灣“陸委會”所作的民調顯示,“有六成的民眾認同簽訂ECFA有助於促進台灣的國際化,以及提升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半數以上(55.9%)的民眾認為ECFA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好的影響’。”若再加上後續的政策宣講,台灣民眾接受ECFA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在此情勢下,如按台聯版的題目付諸“公投”,等於自斃;而按民進黨的版本付諸“公投”,則是在喚起台灣民眾對於自己民主權利的檢視,通過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強了。不過,以“公投”門檻之高,民進黨的版本仍然有不能過關的可能,就算過關,後面不仍得面對ECFA本身嗎? 

  因此,不論民進黨後續的盤算是什麼,它拋出的“公投”題目中一望可見的機巧用心,讓人想到陳水扁操弄“公投”的手法。它實際上是操弄民主牌,以謀一黨之私利。 

  雖然陳水扁在程序上尚未重回民進黨,但是,從民進黨“公投”牌的玩法裡可以看到,民進黨仍然活在陳水扁的陰影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