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關於企業文化、三民主義、真理標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6 14:42:34  


  作者:吳振奮 上海浦東 企管

  《淺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思想和企業精神,它是對企業管理經驗的總結,是企業為實現某種目標的指導思想,它自始至終貫穿於整個企業活動的實踐過程中,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修正、補充、豐富和發展。總之,它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即必須從群眾的社會實踐中來,又不能不再回到本部門的具體實踐中去。總是,循環往複,以至臻於完善。 
如果說企業本身是“硬件”的話,那麼,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 OR BUSINESS CULTURE)就是一種“軟件”。其關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建立企業文化,首先應弄清楚什麼叫“企業文化”。“企業”是指“從事生產、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部門”;“文化”則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內的人們的思想、信念及生活與行為方式的總稱”或“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在人類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文化始終是相伴相隨的,也就是說,人的心理的產生和發展與文化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精神文明也是生產力”。“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 。“世界文明”包含且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雖然屬於“精神文明”之範疇,然而,它對“兩個文明”的作用和影響卻不容低估。很顯然,建設企業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和促進企業的文化教育水平、管理技術水平和領導藝術水平。同時,對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是對現有的有關經驗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篩選過程和辯證總結過程,它不只是簡單的經驗理論化。哲學上有一個鮮明的觀點:創新就是對已知事物的重新排列組合。人對文化的追求與探索不能局限於已有的內容和形式,它需要不斷地更新、豐富和發展。企業是經濟生產、員工生活的場所,更為重要的它是員工實現自我、成就自我的場所,企業目標是企業成長和員工發展雙重目標的統一。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能在企業中創造一種奮發、進取、和諧、平等的企業氛圍和企業精神,為全體員工塑造強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堅不可摧的生命共同體。可以說,企業的成功將取決於能否吸引所有適合企業的人才,為他們創造出可行的職業通路,以及把這些人的活動成果整合起來的一種管理方式。 

  《淺談三民主義》 

  毛澤東曾經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這段歷史我們要好好研究”,“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孫先生也曾經說過:“馬克思不愧為無產階級的哲學聖人”,“三民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好朋友,民生的理想就是共產主義”。“制度不好會害死人,再偉大的人都會受其影響,也難免會犯錯誤”。鄧小平曾發出大概如此之感嘆。正因為如此,江澤民極力主張並積極提倡“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包括“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等。周恩來也曾認為:“政治民主必須與林肯關於政府必須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名言、與三民主義相一致”。本人認為不管是理論創新,還是制度創新,都不能不考慮世界歷史潮流和中國實際國情,三足鼎立式的制度不僅包含三民主義,而且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它完全可以與西方三權分立式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相比拼。錢學森曾講過“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獨特的哲學思想,完全有能力創立一種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大意是這樣的話。由此可見,我們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要舍本求末。這個世界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真的,中國也並不缺乏獨樹一幟或標新立異的各種理論家,而是缺乏那種既能博取眾長又能實事求是的集大成者。我認為:繼承與開拓,創新與發展,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持續發展、不斷進步!三民主義的核心是民生主義。以人為本,以效益為中心,或稱“以民生建設為中心”,應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來得全面。其主要指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標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不僅能有效地防止“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等腐敗現象出現,而且也可以使“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並行不悖,同時,也有利於“兩手一起抓”和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創新既是自身完善的過程,又是不斷學習、借鑒和吸收的過程,即補充、豐富、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為此,與其“重新認識資本主義”,還不如“重新認識三民主義”,因為“三民主義”更具中國特色,而且,社會主義更有利於使三民主義“三足鼎立”而發揚廣大,三民主義也有利於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到充實提高和充分發揮。這樣,也更有利於使海峽兩岸人民求同存異,形成共識,從而,促進兩岸的和平統一。另外,“三足鼎立”可相對於“三權分立”,也有利解決我們所面臨的一些重大政治理論問題。正所謂“三足鼎立橋和路,兩岸合作鼓與呼;宜為中華謀振興,莫讓外夷圖霸主”。 

  民族:指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發展社會階段的各種人的共同體。 
  民權:指公民在政治領域裡享有的民主權利。主要是發言權和自主權,選舉權和監督權。 
  民生:民眾的生計。實際上指的是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主要指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及活動。 

  民有--民族共和: 
  民治--民權政治: 
  民享--民生同享: 

  民族主義的基礎是集體主義,核心是愛國主義,理想是國際主義; 
  民權主義的基礎是民本主義,核心是民主主義,理想是公平主義; 
  民生主義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核心是福利主義,理想是共產主義。 

  經濟上,實行民生主義,建設物質文明,以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政治上,實行民權主義,建設政治文明,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文化上,實行民族主義,建設精神文明,以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國家為人民而存在,幹部是人民的公僕。社會主義更應如此。 

  民族主義--加強民族團結,弘揚民族精神,實行愛國主義,實現民族複興。 
  民權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和依德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 
  民生主義--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不斷改善城鄉人民生活,既是我們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也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迫切需要。要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擺在重要位置,擴大就業門路,增加居民收入,合理調節收入分配關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向更加寬裕的小康生活邁進。 

  《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人們為認識和改造自然或社會而進行的一些有意識的活動。 
  真理:自然和社會的某些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腦中的正確反映。 
  科學:指發現、積累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實踐這一有意識的活動本身既是發現真理或檢驗真理的認識過程,更是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運動過程。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或“真理來自實踐”。而並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正如,要確定某種東西的長度,必須通過測量,測量的過程就是實踐,而標準是什麼呢?顯然,就是測量的工具。如果這東西的長度比尺子長,則需通過多次測量,即多次的實踐結果的總和,才能正確反映出這東西的真實長度。科學論證本身也是實踐,科學本身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如果說“兩個凡是”是唯心的唯理論的話,那麼,很顯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則是唯物的唯經驗論。我們不能因為由於它是“唯物的”就認為它是正確的。真理既具有相對性和絕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更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重大決策民主化、科學化”之所以是對的,是因為它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們既要認識和發現真理,又要求 

  證和堅持真理,更要掌握和利用真理。因為,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真理也非一成不變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相信科學,堅持真理,又要勇於實踐,敢於創新。我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必經之路,科學是檢驗真理的根本標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