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關係三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5 10:53:50  


  作者:賀蘭雪 北京 工作

  1、兩岸關係,不能在歷史恩怨上糾結不去 

  人們所處的時代和周圍的環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也在一代代地成長,他們有不同於前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有自己的理想。人們應該用發展的思維來對待自己所處的時代,認識周圍的環境。中國人在近現代的歷史上爭鬥了幾十年,難道現在還要為過去的事情而繼續嗎。過去的許多事情,許多真相,現代的人們並不能完全認識理解。糾結在過去的恩怨上,徘徊不前,做無用功,是一種倒退,無視現實的客觀豐富,更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前景。

  國共兩黨的歷史恩怨,有當時的大環境、大背景,有當時的客觀現實,那是特定年代的特定產物。時過境遷,環境、背景、客觀現實都變了,如果人們的思維意識還停留在那個氛圍中,時常從故紙堆裡翻出舊賬來,則人們的行為必然有悖於現在的實際情況,會做出錯誤的事情,不利於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

  不是說人們不需要歷史。了解過去,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現在和將來。了解過去,是為了汲取經驗教訓,避免悲劇重演,而不是要去重複它。現實多麼豐富具體,人們應該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這裡。前人的恩怨在後人的手裡,要想著怎麼去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的方式多樣,打的方式、強迫的方式可能是後果最嚴重的,弄不好會出更大的亂子。而和解的方式可能是最為有利的,與人與事都有好處,是穩妥可行的。

  在《聯合早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對台灣要想對待一個女人那樣。文章雖然有些俗,但不無道理。兩岸之間,猶如夫妻雙方。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追求,當然有各自的特征、習慣和生活方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都是中華民族,這是一個大家庭。也會有矛盾產生,雙方有時候也會耍心眼,但都是人民內部矛盾,依據這個原則處理起來並不難。可怕的就是把內部矛盾轉移外化成外部矛盾,夫妻之間的矛盾產生了,第三者來插手,那性質和後果就嚴重了。

  用夫妻之道看待兩岸關係,把大道理通俗化,也許就能夠理解許多事情。國共雙方當年,猶如夫妻之初,由於各自的理念觀點不同,爭吵,甚至爭鬥,難免會出現,如果針尖對麥芒,年輕氣盛,各不相讓,矛盾擴大,會出現分居情況。國共兩黨的恩怨大陸台灣的矛盾就是這樣的,而且,這些恩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理清。所以就不能在這些事情上糾纏下去了。

  如今國共雙方,大陸台灣,走過了各自的風雨歷程,見證了世事的滄桑變幻,以人情世故的經驗來看,應該進入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新的階段了。

  2、兩岸關係與外部勢力 

  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一些外部勢力無時無刻不想插手。他們插手的原因,既有政治陰謀的盤算,也有經濟利益的驅動。如果把兩岸關係仍然只看做是“台灣問題”,把台灣當成一個目標、焦點、靶子,當做一個被統一的對象,當成一個弱者和被動者,那麼,圍繞著這個目標、焦點、靶子,主動的外部的各種勢力都想摻和進來,都想擁有對“台灣問題”的主導權和影響力。大陸和台灣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把“台灣問題”上升到“兩岸關係”的高度,提高兩岸的地位和作用,是增強兩岸在國際上話語權的重要舉措,提升兩岸的國際競爭力,相互扶助,相互配合,才能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才能把兩岸關係的發展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才能增強在國際上的發言權,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外部勢力插手“台灣問題”是有歷史淵源和根據的,比較複雜,無須過多的著墨它。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時期,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和平發展深入人心,兩岸合作與交流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這些,必然要引起某些外部勢力的妒忌與猜疑。如果有些人、某些勢力仍然抱著陳舊的思維和觀念不放,必然要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麻煩和雜音,甚至會造成曲折和後退。兩岸中國人要有警覺性,要有民族心,在某些方面也要有危機意識。未雨綢繆,及早規劃,防範某些危機的出現,正確處理事關兩岸前途的各種問題。

  實力決定一切。人們認識到,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合理,並沒有按規則出現。所謂的國際法則在某些勢力眼裡,只不過是遮羞布而已。中國在事涉國家利益的許多事情上,保持韜光養晦的戰略,沒有錯誤。但這種理性的做法,有時候會給某些勢力一種錯覺,認為中國軟弱。烈火暴威,人不敢欺;幽水沉靜,人人戲溺。就讓他們戲水吧! 

  台灣處在各種勢力漩渦中心,一定要自主、自立、自強,當然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可有依借外部勢力來對抗中國大陸的心思,把兩岸問題國際化、複雜化,如果心存此念,台灣的領導人就不是中國人,這種做法的背後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走向台獨,那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台灣將永遠是任人擺布的棋子。

  3、給民進黨人一些鼓勵 

  楊秋興宣布脫離民進黨參選高雄市長,最終成敗與否,暫且不論,這種做法,值得揚贊。雖千萬人吾往矣,滄海橫流,方顯本色。楊秋興的舉動,是對民進黨的一記耳光。這一記耳光,也可能會使民進黨台獨迷思有所清醒;在人們看來,楊秋興的舉動也是對民進黨的一種期許。

  民進黨總是能創造意外,楊秋興的舉動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這個黨有這樣的傳統,它的體系和本能能塑造出這樣的人物,就是能大開大闔,做出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當初,他們從一個小小的反對黨成長為曾經的執政黨,不是憑借武力(當然夾雜著一些暴力),奪取了台灣地區的領導權,使世人刮目相看。也是這個黨,培養和造就了陳水扁這樣癲狂而畸形的領導人,他的貪腐讓世人側目。在陳水扁拖累下幾乎奄奄一息的民進黨,似乎山窮水盡之時,在蔡英文的領導下,起死回生,在島內的幾次選舉中又奇跡般得崛起,更讓人看到了這個黨不同一般的生存力氣和戰鬥能力。

  年底選戰臨近,半路裡又殺出了楊秋興。楊秋興是民進黨塑造出的又一個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根據各方面的信息,應該是一個正面人物,是一個有理想有理性的人物。他的從政業績很不錯,在民眾也比較有口碑。這樣的人物,為什麼不能讓他競選高雄市長呢?他的脫黨參選,表面上看是對初選不公和黨內不公正待遇的一種叛逆,但更深層次探究,倒不如說是對民進黨的僵化台獨路線的撥亂反正。楊秋興宣布脫黨參選,即刻表態了對兩岸關係和經合協議的正面態度。如果楊秋興還在民進黨蔭庇下參選,他是不會說出這樣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話,做出這樣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事情的。他脫黨參選,站在了藍綠兩方面的立場上,又超越了藍綠界限,在台灣內鬥不疲的今天,顯得誠為可貴。楊秋興以無黨籍人士的身份參選,他用自身行動,表達了正確的選舉理念,正真站到了台灣主流民意的動向上,他能否成功,端看台灣社會能不能從藍綠爭鬥的漩渦中走出來。也許藍綠爭鬥左右民意的台灣選舉政治可能會扼殺他,但楊秋興的舉動,對民進黨,對藍綠爭鬥不休的台灣政壇,有許多現實的拷問意義。

  此一段時間,民進黨對大陸的攻訐,有淡化的跡象。這是大勢使然。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已經深入人心,民進黨如果在兩岸關係上仍舊抹黑攻訐,只能是螳臂擋車,自毀墻角,只能是自外於台灣的主流民意,跟不上民意的發展變化,落後於時代。誠如馬英九所說的,民進黨再反對經合協議,就是與人民為敵。這個話,人們可以進一步理解,那就是,民進黨如果再反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是與人民為敵。客觀形勢使然,民進黨在慢慢得調整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政策;當然這也與民進黨領導高層主觀上對大陸態度的轉變分不開;更與大陸對民進黨不厭其煩的情與理的召喚分不開,與大陸對台灣民眾的關愛分不開。人們假以時日,對民進黨的轉型和走向兩岸關係健康發展不無期待。

  楊秋興沉痛的舉動,但願不光是對民進黨的一記耳光,他何嘗沒有踹國民黨一腳。藍綠兩個陣營,撕裂著台灣的社會,國、民兩個政黨分裂著台灣的政治。楊秋興在這樣的夾縫中出現,似乎也在宣告著台灣惡劣政治鬥爭的未來。在這裡,人們不妨給楊秋興這樣的民進黨人一些鼓勵,但願他的壯舉能夠喚醒台灣迷思的政治僵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