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八里橋的落日 圓明園的風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3 00:07:16  


 
  從八里橋到圓明園,是地理上的一條路。正是因為八里橋的大敗,清軍精銳喪盡,通往北京的大門被徹底打開,清廷再也無力阻止以後發生的一切。有意思的是,如果今天我們坐八通線進京,在四惠換1號線,再到西單換4號線,抵達圓明園,隱約與當年英法聯軍的進軍路線相合—聯軍攻克八里橋後,一路西進,進入北京城後曾一度想要攻占紫禁城,但出於種種考慮,終於決定繞過皇宮而直趨西北方的皇家園林,以劫掠和焚毀圓明園,作為對清廷和鹹豐帝的嚴重警告。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條心理之路。不妨回到當時的一個傳說。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直至攻占大沽炮台的過程中,曾有一些英國士兵以及為英軍服役的印度士兵在運送輜重時被清軍俘獲。這些俘虜後被押解到清軍統帥僧格林沁駐扎的八里橋,僧王要求他們下跪叩頭求饒,印度兵當即照辦得以活命,而布夫斯團的英國士兵莫伊斯因拒絕叩頭最終被斬首。關於這個傳說爭議很大,早在英國醫生芮尼(他當時在戰後設立的英國駐北京使館服務)1861年的日記中,就對此說提出了質疑,認為莫伊斯不過是被俘後病死的,而“這個不幸的人,出自於他的第44團同胞的幻想,以及《泰晤士報》記者的追求煽情新聞,被任意受騙的英國大眾相信是因為不向僧格林沁叩頭而被斬首了”。(見《北京與北京人》P436-437,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芮尼發出質疑的時間僅僅在戰事結束之後一年,他應該是向不少當事人了解過實際情況的。當時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準確率與過往相比雖有突飛猛進的進步,以今天的標準看卻還是很糟糕的,比如僧王爺就因為曾在第二次大沽戰役中獲勝,而被英法聯軍中的一些人認為其實是一個來自西方的志願者Sam Collinson(據說他曾參與愛爾蘭獨立運動),因為僧格林沁之名在英文中被拼為Seng Ko Lin Sen。莫伊斯斬首事件的可信度顯然也高不到哪裡去。然而芮尼的質疑根本無法推翻英國公眾對此事件的“輕信”,除了大眾媒體的影響力和那個年代的英國人對於自身“偉大光榮正確”的執念之外,還因為幾乎與此同時,就在通州,以巴夏裡為首的英法外交使團及《泰晤士報》記者共39人因談判破裂(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覲見鹹豐帝時是否要行跪拜禮)而被僧格林沁扣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