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店幌:老北京的文化烙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1 09:24:11  


 
  實物幌就是賣什麼掛什麼,這種幌子在老北京時街市上處處可見。清代民國時期,賣煙葉賣煙袋的,門前都掛著個大煙袋鍋;賣棉花的,在門前房檐下懸掛著用棉花制成似燈籠樣的棉花實物幌子;賣鑼鼓的,就把小鈸小鑼穿成串,下面墜上紅綢子條掛在房檐下;西四的砂鍋居白肉店的實物幌子,就是門前擺著個大砂鍋。筆者還曾親見過在西花市大街賣假發的“合義永”商鋪,門前就懸掛著假發。

  文字幌是舊京時商鋪的重要標誌,除有寫明字號的綉布幌子外, 還有寫在店鋪門窗和牆上的文字幌,如老北京的當鋪的布門簾上都有個很大的“當”字兒;醬菜鋪寫著“醬園”或“醬”字;老北京的茶、酒、藥、書、帽、鞋、布、米糧店鋪的門前,都書寫著自家經營商品的文字廣告以作招牌。

  形象幌多是以商品或實物模型圖畫為特征的,如老北京的藥鋪的幌子,均由四邊白色中間黑的木板,其上下各串聯著一塊小三角形木板組成,中間用條鐵鏈連接,代表藥鋪經營膏藥等藥材;鐘表店門前掛的是個木制的模型鐘,上面寫著“精修鐘表”字樣,人們一見即知是修鐘表的。

  象徵幌則是行業店使用的象徵物,日久天長,約定俗成,如早年前門珠市口的一個酒鋪,用一個豬尿脬(即膀胱)作酒幌子,後來酒鋪又改用個葫蘆作幌子;舊京的飯館兒漢民經營的以紅、黃色布作店幌,而回民清真飯館則以藍色作店幌子;老字號同仁堂藥店曾以一個銅人為店的標誌性招幌;花市大街的天合成百貨絨線鋪,則在門前高掛個大煙袋鍋為象徵性店幌,民囯時期生意興隆曾享譽四九城內外,不識字的不知其店鋪字號,竟只尋認那“大煙袋鍋”前來購物。

  鮮魚口里重開的黑猴兒百貨商店,用黑猴為店幌,引人注目,天長日久人們不再提店主“楊小泉”這個字號了,只呼其“黑猴兒”帽鋪啦。一直到“文革”前,黑猴兒都置放在店鋪門旁,可謂京城最古老、年代最長的象形性店幌啦。從前每當逛前門走到鮮魚口時,路過那已改賣百貨的黑猴兒店鋪前,總要用手摸幾下這可愛的黑猴兒。

  店幌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烙印,深深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