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層次的歷史,叫解讀的歷史。解讀歷史有三種力量,分別是政治力量、文學力量與歷史本身。政治對歷史的解讀追求的是權威,文學對歷史的解讀追求的是娛樂,歷史對歷史的解讀追求的是科學,這三種方法對歷史都在做解讀。因此為什麼說歷史對今天仍舊有意義,因為無論是政治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當他們去解讀歷史的時候都是站在今天的立場上,作為一個當代的人,受當代思想的影響,所以在解讀歷史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帶有獨特的觀點、立場、角度,因此說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比如說我們的黨在解讀建黨九十年的歷史的時候拍了一個電視文獻片,叫《旗幟》。這個文獻片就是中國共產黨對自己九十年歷史的最權威的解讀。因為對黨史的解讀世界上任何一個研究中共黨史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解讀。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解讀和中國共產黨對自己黨史的解讀差別極大。且中國共產黨對自己歷史的解讀在中國大陸才最具有權威性,這就是政治對歷史的解讀。所有的這些解讀都是站在今天的立場上的,這就是歷史的價值。而歷史的價值就體現在歷史的三種力量都在對歷史做當下的解讀,這種當下的解讀都是為當下服務的。
第四個層次的歷史,就是接受的歷史。歷史到最後的階段就是接受。每一個民族及這個民族的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歷史都有一個了解和認知,這個就是每一個人心中的歷史,這個叫接受的歷史。
歷史包涵著四層含義:真實的、記錄的、解讀的、接受的。這是一個完整的鏈條。
進取和擔當可成中華民族精神
記者:河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軒轅黃帝的故里在河南,河洛文化的主脈在河南,河南還是周易文化的源頭和道家文化的故鄉。可以說,它的文化是極其多元的,您認為河南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王立群:河南文化的精髓我認為可以概括成幾個中心詞:進取、擔當、包容、統一。
河南作為中華文明早起的發祥地,體現了這個民族的進取精神。因為河南是中原,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擔當精神。另外,從古至今河南又是漢民族和周邊少數民族大融合的一個重要的地方,具有著一種包容的精神。占有中原,才能統一華夏。這就是河南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內涵,即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