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余英時:哪裡安身立命 哪裡就是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5 12:49:15


 
  親炙錢穆

  1949年底,協中公夫婦由台灣移居香港,隔年元月,餘教授赴港和家人團聚,自此離開中國,變成“海外的流浪者”。其時錢穆(1895-1990)和朋友在港草創新亞書院,2月,餘教授在協中公帶領下經錢氏親自考試,進入新亞就讀。前此餘教授已讀過錢穆名作《國史大綱》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推崇備至,如今得以親炙其人,遂開始多年溫篤的師生之情,常以《國史大綱》小叩大鳴,進而專攻漢魏南北朝的社會經濟史,如是者五年。

  1952年夏,餘教授自新亞畢業,在香港小學任教兩年。其間,餘教授亦常叩門,私下向錢穆請益。錢穆移居台灣後,餘教授每有來台的機會,亦必躬詣外雙溪素書樓,聞問受教,一時傳為杏壇佳話。錢穆本人是近代新儒家的典型,但他和別出儒如張君勱(188-1969)、唐君毅(1909-1978)等人有所不同,絕不以門戶匡限自己,反而承襲了“北宋以來綜匯經、史、文學的儒學傳統”,尤宗朱熹。錢穆的身教與主張,日後對餘教授有絕大之影響,終身幾不以歐陸哲學家的語言討論儒學。

  求學哈佛

  錢穆之外,余英時教授的另一師承是哈佛大學的楊聯陞教授。

  1955年春,餘教授以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的身份抵哈佛大學,嗣因得遇楊聯陞教授,乃入歷史系側身門下,正式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學問上,楊聯陞教授主張“訓詁治史”,其次是從食貨志出發,致力於經濟史的研究。餘教授在兩方面都深受影響,“訓詁治史”實近觀念史的研究,從文化中的關鍵詞匯審視史嬗。余英時教授罕做類似題目,但“訓詁治史”本身走的就是思想史的取向,是以餘教授初讀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旋即為之折服,頗服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等於為日後的學思生涯覓得重心,也為他的博士論文《東漢生死觀》(“Views of Life and Death in Later Han,”1962)打下深厚的基礎,終於完成協中公未竟的博士學位。

  楊聯陞在食貨志上的研究,最後形成餘教授首部出版的英文專書《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Trade and Expansion in Han China: A Study in the Structure of Sino-Barbarian Economic Relation, 1967),討論河西走廊一帶的絲路貿易。兩者的結合,顯然是晚出的《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1987)。

  哈佛大學畢業後,餘教授先赴密西根大學執教,1966年,再回哈佛任職,此後則因其英文專著出版,開始在美國學界嶄露頭角,也因其中文著作而使閱眾大增,影響遍及東西兩洋的華人地區,甚至促使歐美語言的世界,也不能不廣為參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