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張亞中:喚起共同記憶 尋找共同認同
--《百年中國》紀錄片的呈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8 00:43:36  


 
  主軸:現代化的進程與命運共同體

  紀錄片圍繞兩個主軸展開思考:一是探討百餘年來,中華民族追求現代化、尋求民族復興道路上的“迷”和“悟”。一是透過歷史瞭解,百年來所有中華民族,現在的兩岸,在歷史所發生的悲喜苦樂中,其實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合作是悟,鬥爭是迷;能悟是幸,執迷是難。

  (一)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摸索

  每一個階段開始,我們都認為自己開悟,找到了方向了,但是事後卻發現,其實自己原來還在迷霧當中。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放一把火燒了,中國人悟到要現代化就必須奮起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利。甲午戰敗,發現只追求船堅炮利是迷,維新變法才應該是現代化之悟。變法不成,君主立憲說成為不能解決中國困境的迷,先摧毀再重建的暴力革命論又被認為是悟。

  袁世凱選擇帝制,中國知識分子又發現,一夜成功的革命只是個迷,缺少民主內涵的共和制度並不能夠阻礙軍閥循私割據。五四的北京大學青年學子認為,沒有民主與科學,中國的發展走不出迷,1921年成立的共產黨認為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給中國帶來真正的悟,馬克思路線才是中國正確的現代化道路。

  孫中山繼續宣傳三民主義,他相信這才是中國的正確道路。他認為以前沒有成功的迷是因為缺乏有自己的武力,因而建立黃埔軍校。國共合作,但是仍是各持其悟,堅持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北伐成功,難得有黃金十年提供國民黨實踐其現代化理想。東北邊的日本,忍不住了,他們在想,不趕快打斷中國的現代化,中國起來怎麼辦?這是日本繼甲午戰爭第二次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從1895年後就離開了中國的台灣,經由殖民母國日本開啟了一條不同於大陸的現代化道路。這條現代化的道路有著太多母國利益與功利的考量,雖然台灣享受到某些現代化的成果,但是做為日本前進南洋的“基地”,它的現代化必須以皇民化為代價、付出尊嚴、切斷與中華文化的臍帶。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