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專家詳解中國海軍新型戰艦優缺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1 20:58:29  


中國海軍最新型“526後續艦”進行海試。(資料圖)
  主持人:藍白 作客專家:晨曦 江雨

  記:從現狀看,海軍傳統的對地火力支援任務已經轉由航空兵負擔,那麽,精密昂貴的新型艦艇是否應徹底放弃高風險低效率的火力支援任務?比如,艦炮方面是否應只發展防空性能好的速射炮而應放弃傳統大口徑艦炮(如130毫米等)?

  晨曦(以下簡稱晨):這個問題分幾個角度講。首先,艦炮不一定非用于對地攻擊,對低烈度海戰或是實現反艦導彈最小射擊距離以內的火力覆蓋還是有重要意義的。就好比空空導彈越來越先進,命中率越來越高,但沒有飛行員希望把機炮拆掉。

  其次,軍艦的作戰能力還是多用途一點比較好,所以如果艦上的垂發系統能裝備足够數量幷實現通用化,分配一些發射井裝填對陸巡航導彈也未嘗不可。但勿庸置疑,大型、先進的戰艦用于抵岸火炮射擊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裝備76毫米至100毫米的主炮和30毫米以內的轉膛近防炮已經足够。

  第三,護衛艦機動靈活,較適合擔負多種作戰任務,包括對陸火力支援,但前提是有合適的遠射程大口徑火炮。比如德國就把Pzh2000型155毫米炮安裝在F124護衛艦上試驗對陸攻擊。該炮可以10發,分的射速精確攻擊40千米以外的目標。如使用新研制的尾翼穩定制導彈藥,最大射程可達60千米,射擊精度誤差可在10米以內。如發射火箭助推的增程制導彈藥,最大射程可達100千米。這些優點正是其上艦的主要因素。 

  江雨(以下簡稱江):水面艦艇的根本用途是爭奪制海權和保障海上交通綫的安全。有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後進行火力支援的手段非常多,很多方法遠比水面艦艇的主炮效果好,而且防空、反潜和對海攻擊的要求已經使水面艦艇的武器系統接近飽和,以爭奪制海權爲目的的水面艦艇沒必要在火力支援上考慮過多,這個任務不如交給空軍和兩栖部隊去完成。沒哪個國家願意拿昂貴的驅護艦去和海岸炮兵拼火力。新一代主戰艦艇不再以火力支援爲重點,都只裝了單管76和100毫米艦炮。 

  記:從這個角度講,一旦戰事需要,美國“依阿華”級再啓用的可能性有多大?“依阿華”級的運轉費應很昂貴,但其作用似乎只剩遠程對地打擊和近程對陸支援。 

  晨:“戰斧”導彈雖然射程遠,但比較昂貴,而且一枚只能攻擊一個固定目標。而火炮不僅具備較高效費比,還可靈活轉移射擊目標,無論敵目標是移動還是固定、點狀還是面狀。海灣戰爭期間,“戰斧”從核潜艇到“伯克”再到“提康德羅加”都可以發射,美國之所以讓運行費用高昂的“依阿華”級參戰,還是看重它射程40千米的406毫米巨炮,曾轟擊伊炮兵陣地。如今,對陸攻擊彈藥和戰術越來越先進,那個炮兵陣地如果拿到現在,幾枚“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或“風修正子母彈藥”就能保證摧毀,所以“依阿華”重返戰場的可能性不大了。 

  江:單純爲執行火力支援任務而裝備戰列艦的實際意義不大,獲得的這一能力還不及成本上的代價。戰列艦執行火力支援的優勢是巨炮火力,但如果海軍具備把戰列艦拉到海岸邊打炮的能力,還不如用一隊轟炸機更有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