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1950年上海國共較量 蘇聯空軍緊急馳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31 10:05:39  


1950年2月6日,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的陳毅視察被轟炸的楊樹浦發電廠。
  解放初上海發生的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如今的讀者恐已知之不多,但它卻是建國60年歷史上重要的一幕,是不應被淡忘的。

  【海上封鎖令上海經-濟陷入困境】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解放了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國民黨軍隊向台灣和舟山等沿海島嶼撤退。由於沒有海、空軍和缺乏海上作戰經-驗,10月26日,三野28軍金門登陸戰失敗。幾天後,三野攻擊舟山的部隊又在登步島戰鬥中再次失利。金門、登步戰鬥雖然只是師級規模的作戰,但東南沿海的局面發生了重大轉變。一再敗退的國民黨軍轉守為攻,依靠海、空軍優勢,向大陸發動了反撲。國民黨統帥部制訂了反攻大陸方案:以台灣、舟山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依據這個計劃,舟山國民黨軍開始對大陸實施海上封鎖和空襲。在渤海、長江-口、華東及華南沿海布放水雷,查緝前往大陸的各國商輪,沒收與大陸通商的貨物。重點查處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輪船,並巡邏台灣海峽。

  從1949年6月23日起,執行封鎖長江-口任務的是國民黨海軍第1艦隊。艦隊司令劉廣凱指揮“太和”、“太康”、“太昭”、“太平”4艘驅逐艦及“永豐”、“永泰”等炮艦,從舟山出動百餘次,攔截過往的美、英籍貨輪41艘,捕獲汽船25艘、機帆船200餘艘。11月27日,英國驅逐艦4艘掩護多艘英國商船進至長江口,遭到國民黨海軍驅逐艦的攔截。英軍指揮官與劉廣凱-談判,表示他們所載物品全是商品和工業用品,並非軍用品。他們是按合同到上海經商,對國民黨海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表示抗議。雙方在海上僵持了3天,這期間有一艘美籍商船“富蘭克林”號強行闖關,國民黨海軍開炮射擊。該輪中彈多處,仍勉力駛進上海港。英國船隊見國民黨海軍如此野蠻,被迫駛向外海。為了遏制外輪進入上海港,國民黨海軍於12月24日在長江-口布雷。

  當時上海工業原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如棉紡業所需原棉的60%,毛紡業所需毛條的全部,面粉業所需小麥的全部,造紙業所需紙漿的全部,卷煙業所需煙紙、煙絲的半數以上,上海人賴以為生的糧食的半數以上,動力生產所用的80%的油料和20%的煤等等。依賴進口的還有許多生活消費品。國民黨的封鎖使上海經濟陷入困境。上海解放時,全市的存煤只有5000噸,糧食儲備只有4000萬斤,只夠市民半個月用量。國民黨搬走了工廠設備,拖走了輪船,破壞了大批帶不走的船只和機器。上海市軍管會為了維持上海人民生活和恢復經-濟運轉,組織工人開展反封鎖鬥爭。

  上海楊樹浦發電廠原來使用燃油鍋爐,每月消耗燃油3萬噸,全部依靠進口。進口來源斷絕後,燃油儲備很快陷入恐慌。北方煤炭源源不斷運到後,上海的幾家發電廠都改造鍋爐,從燒油改為燒煤。公共汽車原-來都是燒進口汽油的,由於汽油緊缺,公司將汽油、柴油和火油按比例混合使用,減少汽油的消耗。職工還製造出燒木炭的鍋爐,拖在汽車後面。這樣改裝的40多輛公共汽車走在路上,頗為別致,也反映了解放初期國民黨封鎖給上海造成的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