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日軍戰俘何以成為八路軍戰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7 09:11:22


 
  戰後,山田回到日本,曾滿懷深情地回憶:“追憶往昔,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用階級的友愛、難以置信的耐性和寬闊的胸懷無微不至地照料我們,使得像我這樣一個胡攪蠻纏的人變成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白白送死。”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宮川英男是唯一的日本人。他原名宮川啟吉,1941年夏被我軍俘虜,曾擔任“日本士兵覺醒聯盟”冀魯豫邊區協議會副委員長兼冀魯豫邊區參議員。1945年6月9日,宮川隨津浦鐵路對日軍工作隊在萬德西官莊執行任務時,被日軍重兵包圍,為了不當俘虜,毅然舉槍自盡,時年27歲。

  “反戰同盟”冀中支部支部長田中實原是日軍駐深縣的小隊長,在百團大戰中重傷被俘,經過我軍的感化教育,成為“反戰同盟”的骨幹成員。1943年5月,田中實原不幸在河北唐縣豆腐村被俘,被日軍押送到北平,由岡村寧次親自審訊。田中大義凜然,英勇不屈,慷慨就義。

  “反戰同盟”魯中支部支部長金野博經常同我武工隊一起深入敵占區開展工作。1945年春,他在日照縣付瞳一帶被捕,面對敵人的刑訊英勇不屈:“只要我不死,仍回到八路軍去。”一直到他被敵殺害,其隨武工隊活動期間住過的10多家“親戚戶”沒有一戶暴露受害,他接過頭的敵偽軍關係,沒有一個人被供出受牽連。

  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共有36名日本“反戰同盟”成員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勇事跡和犧牲精神至今在中華大地傳揚。

  俘虜學校的奇跡

  1944年10月21日,美國外交官埃默森、美籍日本人有吉幸治飛抵延安,考察八路軍的宣傳原則和藝術,特別是對日本俘虜的教育方式,以作為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對待日本俘虜的借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