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巴鐵”疑雲應由專業人士來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8 15:06:02


  8月2日,號稱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全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中巴士“巴鐵”,在秦皇島一條街道上開行了300米。新華社發布了圖片新聞,網上頓時一片歡騰。然而接下來輿論出現了很大反轉,媒體一片質疑之聲,就連新華社自己的報道,也對“巴鐵”提出了三大疑問:車內沒有高科技、現實應用難點重重、背後存在一個理財公司且總設計師只有小學文化水平。

  隨著主流輿論的變化,網友們也開始擺出了看不懂的地方——車輛怎麼拐彎?超高的設計如何穿越立交橋?行駛在巴鐵下的小汽車如何并綫,會不會產生倒駛的感覺從而產生危險,等等。甚至有人找出了2010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的“全球50大發明”,指出當時評選的“巴鐵”項目是深圳一公司在操作,現在該公司執照已吊銷。而《時代》周刊的評選,又成了現在巴鐵公司的宣傳亮點。

  層層疑雲,出現在了“巴鐵”面前。“巴鐵”想要繼續前行,就必須撥開這些疑雲,證明自己確是創新。質疑者要打破騙局,也需要撥開疑雲,讓真相暴露在陽光下。不過,這個疑雲由誰來破解,卻是個有學問的事。

  從“巴鐵”方以前的宣傳來看,少有科學的數據佐證,倒是一直在談論和一些地方政府關系密切,將要成為PPP項目(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一直在談論全國有多少城市、將建多少車站、會有多少收入。

  描繪未來是特長,至於技術難題,比如通過立交橋的問題,設計者只簡單一句“把橋抬高”帶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城市裡千百座立交橋、過街橋,抬高需要多大成本?由誰來出?就沒有再細的說明了。

  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和學術研究機構與“巴鐵”的關系,似乎也沒有他們自己宣稱的那麼密切,有一些,還在努力撇清與“巴鐵”的關系。至於背後那個負責集資的P2P公司,則更是迷霧重重,指著他們來“自證清白”,怕是件難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