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螺旋藻鉛超標 藥監部門說清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17:05:47  


 
  在《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裡,未明確以藻類為原料片劑產品的鉛指標限量,但一般產品的鉛指標限量為0.5mg/kg;而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產品一般每天食用量為2-6克,以2.0mg/kg限量計算。

  藥監部門的回應沒有告訴公眾,是否《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高於和大於《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從表面分析,《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適用於所有食品,而《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只適用於保健品,所以前者的適用面更寬。此外,從時間上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是2005年頒布的,而《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是1997年頒布的,前者比後者新,一般而言,新標準更嚴格和可靠。

  標準有一定的彈性空間,也並非不可理解,但至少在監管部門內部執行時應有統一認識。此前有媒體報道,業內很多企業和地方監管部門以0.5mg/kg為螺旋藻產品的“國標”。適用標準的不明確,給公眾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鉛標準就高不就低才更“安全”

  一批被“監測”鉛含量超標的螺旋藻,在數天後的“監督檢查”中大多恢復正常。儘管相關部門解釋說,標準有據可查,並且根據一般的醫學知識,這種含量的鉛吃到肚子裡也是安全的。

  對於這樣的解釋,筆者實在不敢苟同。

  螺旋藻作為一種保健食品,人們服用它是為了獲得好處,裡面摻雜了大量的鉛,即便不會發生什麼明顯的不安全事件,但也和其保健的身份不大符合。因而,既然有高標準,就該盡量就高不就低。

  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已經有了太多攝入鉛的機會,如學習用品、裝修材料、餐具、玩具、化妝品等都可能有鉛“潛伏”,因此,很可能出現鉛攝入叠加的情況。如果一個人一天只通過螺旋藻攝入鉛,可能是安全的,但在接觸了太多的鉛以後,還要經過保健品攝入鉛,誰能保證不是導致中毒的最後一點“安全”劑量呢?

  螺旋藻同一部門兩次檢測結果不同,可說是自相矛盾。現在說第一次只是監測出可疑產品,可當時藥監部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該局對這些螺旋藻和魚油的問題產品進行了市場抽檢和第三方檢測,並發現了重金屬超標、內容物欺詐等問題兩種說法是不是又自相矛盾呢?(時間:4月11日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